第03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偷了吗?”“今天赚了多少钱?”
孩子“偷菜”也疯狂
家长担忧:会不会沉湎网络混淆现实
■见习记者 黄丽云

  ■见习记者 黄丽云

  “你‘偷’了吗?”

  随着“开心农场”等网络游戏风靡,“偷菜”也随之蹿红网络,这句话成为很多人QQ聊天、见面时的招呼语。就连孩子也成了“偷菜”大军中的一员,不少孩子沉迷其中,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

  这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忧虑,孩子们会不会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会不会将“偷”视为正常的事?会不会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沉迷于“偷菜”

  每天放学回到家,书包还没放好就先去开电脑,上QQ,进入自己的农场,看一下早上种的菜是不是已经成熟了,顺便逛逛别人的农场,看到成熟的菜就偷过来。

  这是安阳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海每天必做的功课。除了收菜、“偷菜”,小海还要照看QQ宠物,给宠物买吃的,洗个澡,带它去运动运动,再给它安排打工任务赚钱。一路玩下来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再时不时地注意农场里作物成长的情况,和同学聊聊天、玩玩游戏,又要一个多小时。小海一个晚上的休息时间可以说全部花在网上了。

  “很多同学现在都已经玩‘摩尔庄园’了,我也要开始玩,听说‘摩尔庄园’的界面非常漂亮,而且游戏的内容也很多。”小海略带期待地说。

  据了解,以“摩尔庄园”为代表的儿童网络虚拟社区正在悄然兴起,目前拥有约3000万儿童用户;“奥比岛”的总注册用户也有3000万,活跃用户超过800万。这些虚拟社区大都以15岁以下的青少年为目标人群,以其漂亮的界面、丰富的游戏和较强的互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小海这样的孩子加入其中。

  近日,记者选择了市区和农村各一所学校,分别挑选了40多个孩子展开调查。几乎所有的市区孩子都玩过“摩尔庄园”、“海底世界”、“开心网”等网络虚拟社区。接受调查的农村40多个孩子中,家里有电脑的孩子也有玩“偷菜”游戏,家里没电脑的孩子中有一半人玩过“偷菜”游戏。“一般是偷偷去网吧里玩,或者放学后到同学家里和他一起玩。”一个孩子说。

  家住进源社区的小齐说:“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在玩这些游戏,放假的时候每天至少要在网上泡两三个小时。要是我妈不在家,我能在网上泡一天。”

  采访中,很多孩子表示,这些游戏吸引他们的最大原因是可以不劳而获。“无论自己种没种菜,都可以去别人那里偷。”如果自己的等级比其他同学高或者金币比其他人多,就很有成就感。

  别看这些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农场的等级已经很高了,小海的农场等级已经20多级,“我现在已经可以种樱桃了,班里还没几个人可以种呢。”小海不无骄傲地说。

  “班上同学都玩,不玩就没得交流。”家住虹桥花园的四年级学生小翔表示,同学们在选择网络虚拟社区方面大都比较从众,他会找家长要钱充“米币”玩游戏,这样自己就会很“强大”。

  花钱能“偷”得更好

  在“摩尔庄园”中有很多赚钱方式,比如可以玩游戏、参加比赛、去餐厅工作、卖家禽等,但是用这些方式赚钱对玩家来说又慢又辛苦。游戏设计者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宠物超级拉姆,它不同于玩家在注册时获赠的普通宠物拉姆,玩家每月只要充入10元现金作为“米币”,就能有强大的功效。

  五年级的慧慧告诉其他小朋友拥有超级拉姆的好处:“有很多摩尔豆,能穿过隐藏背景,可以买很多普通的摩尔买不到的东西,还可以得到许多好玩意,参加很多有意思的活动。”

  蔡老师原本不允许孩子玩游戏。有一天上班时,她把女儿小薇带到单位,办公室的一个同事正在玩“开心农场”。好奇心很强的小薇很快也学会了怎么偷别人的菜,只要菜成熟时,一点鼠标,别人“农场”里的樱桃、火龙果立马就收归己有。小薇觉得好玩极了,回家后要求妈妈也帮她注册一个账号。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蔡老师只好为她申请了账号。

  “毕竟这是一个网络时代,应该让孩子与时俱进。但是几乎每款游戏都有收费项目,这些收费项目往往让孩子觉得不用自己努力,只要家长花点钱就能变得比别的小孩子富有、强大,拥有更多的享受。一个表面充满童真的游戏似乎渐渐变了味。”蔡老师说,不久女儿就向自己要钱充Q币了,说是Q币可以买很多东西,还可以买狗粮,狗就能抓住来自己农场偷菜的人,这样对方不但偷不走自己的果实,被狗咬一口的话还能咬下对方的金币来归自己所有,让他偷鸡不着蚀把米。

  对方偷不走自己的,自己却能随意偷别人家的东西,小薇拥有的金币上升得飞快,而且用Q币买东西可以增加经验值,所以她的等级也比别人上升得快。

  “现在不论她遇到什么难题,还是家里遇到什么事,小薇总是习惯性地说,花点钱试试看。这话让我们很担忧,看来我得花很长一段时间来纠正她的这种想法了。”

  市人民医院心理医生项玉林指出,游戏的收费项目是商家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来做的,但如果孩子长期因为少量的金钱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逐渐形成“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这种思想对孩子来说很不利。

  “偷”成了好玩的事

  “对于偷菜游戏,就连很多上班族都无法抗拒其诱惑,就更不用说小孩子了。”在高楼一小学任教的四年级班主任吴老师说,“一旦玩游戏上瘾,恐将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偷,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违法行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却成了孩子们“开心”的游戏,对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不利。看着学生无所顾忌地在群里大谈“偷”的乐趣,吴老师不禁担心:“孩子‘偷’得那么开心、随意,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也觉得偷盗是件随意的事情呢?”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高楼的李妈妈觉得不安。几天前,女儿跟着奶奶去农贸市场买米,趁老板不注意,女儿随手抓了一把红小豆揣在兜里。回家后,她得意地跟妈妈说,这是她“偷”到的开“诊所”的药。

  “偷在孩子眼里竟然成了好玩的事儿,太可怕了!”李妈妈认为,很多白领热衷偷菜游戏,只是作为工作之余的放松,但低龄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过早接触虚拟社区,很容易混淆网络世界和现实的区别。

  项玉林认为,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尚不能对“偷菜”的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如果他长时间地认为“偷菜”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去偷别人家的“菜”是很正常的,这种虚拟的偷盗行为就会演变成孩子潜意识的占有,从而使他认为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正确的行为(即合法)。

  项玉林说,如果把这种虚拟世界的做法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盗窃”不是犯罪,是好玩的游戏;可以你抢我,我抢你,轻易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合法财产,没有任何法律约束与道德束缚。长此以往,孩子的价值观就会扭曲变形,就可能导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现象。

  正确引导孩子  家长以身作则

  项玉林认为,适度地让孩子上网玩游戏是有好处的,可以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多一个消遣方式,也多一些朋友之间的谈资。但是上网玩“偷菜”等游戏对孩子来说存在着不利影响:游戏占去孩子大量的时间,相对地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少了,影响学业;泡在电脑前的时间久了,运动的几率就少了,运动对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很重要;过度沉迷于虚拟的世界里,与现实中小朋友的交流就会变少,孩子会显得相对内向一些,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要想将已经沉迷于游戏世界的孩子引导回正常状态,难度很大,所以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做好引导。”项玉林说。

  首先,要向孩子强调游戏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成人已经有判断力了,但孩子还没有,他们会把虚拟的和现实混为一谈。此时,家长就需要向孩子灌输“游戏是游戏,与现实生活不可等同”的思想。

  其次,要将“偷”的概念向孩子解释清楚。“偷”是一种违法行为,游戏当中的“偷”只是玩的一种方式。

  再次,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要过度沉迷于各种偷菜游戏。“很多时候孩子们偷菜都是向家长学的,每天看着家长半夜三更爬起来偷菜,还乐在其中,孩子没有反应才是怪事。”项玉林说。

  第四,要把握住孩子上网玩游戏的尺度。比如规定好时间,一天只能玩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有了规矩,孩子沉迷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金融
   第14版:金融
   第15版:名媛
   第16版:金周刊
孩子“偷菜”也疯狂
瑞安日报 关注 03 孩子“偷菜”也疯狂 ■见习记者 黄丽云 2009-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