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3日第10、11版刊登了《瑞安文艺家风采》一文。记者就瑞安文艺发展和文化大市建设这一话题和网友展开讨论,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后来】:瑞安自古就是座文化名城,像“永嘉学派”陈傅良、叶适,《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都来自这座文风鼎盛的瓯越古邑,还有瑞安人尽皆知的孙诒让。
【哈尔萨克】:瑞安的文化大市建设,需要一大批自强不息、积极创作的文艺家贡献自己的才学。我仔细看了这15位瑞安文艺家的介绍,其中有“寓言大王”,有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摄影家,有诗人,还有唱温州鼓词的曲艺家。以前我认为瑞安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文化人才的培养以及城市文化的建设,现在这些文艺家让我看到瑞安依然闪光的人文内涵。
【风的传说】:这不禁让我想起彭文席——瑞安乡村作家、著名寓言故事《小马过河》的作者,今年5月因病不幸逝世。我家小孩现在上小学,非常喜欢语文课本里《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希望瑞安文学多一些像《小马过河》的经典作品。
【DAN】:瑞安要建设文化大市,不仅依靠这些兢兢业业的文艺家的辛勤工作,还要重视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内核,要让更多的市民理解这种人文精神。
【得得地】:我觉得,现在不仅仅是瑞安,很多大城市也是一样,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城市精神。一些城市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的数量,实际上是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传统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重局部功效,轻长远目标,这是对文化认知肤浅和对城市发展迷茫的表现。
【孩子别怕有我】:文化大市建设为了老百姓,文化大市建设需要老百姓。有关部门应该多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要把文化带到农村里去,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的硕果。另外,要大力建设和完善例如会展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购书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
【星泪】: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充满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封闭保守的城市,是无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生活在瑞安的每个市民和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
(郑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