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崧(1847—1924),瑞安人,字叔高,号啸牧(小牧),他是名鲜为人知的乡贤。少孤,从孙锵鸣学。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举人,光绪六年授开化训导,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潜山、望江、蒙城、霍丘等县知县。任内清田亩,灭飞蝗,筑江堤,防盗赈民,多有政绩,为民拥戴。后因在霍丘任内与当地豪族发生矛盾而罢官。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王岳崧被推选为温州商会首任总理(见刘绍宽《厚庄日记》),筹建温州历史上第一个商会。
商会设议董(到会议事者)16人,业董(处理本行业之事者)若干人,定期议事,调解纠纷。开办之初,会所设郡城城隍庙,同年8月迁府前仓后街新会所。
商会在王岳崧主持下,拟订《温州府商会试办章程》,提出一系列振兴温州商务的措施,如调查研究,培养人才,改良商品,建设水产试验场,公定商品行情,严禁伪劣等,并大力予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到光绪三十四年,王岳崧离任时,仅永嘉一地,就有商家2837家,从业人员9566人,资本124万元,年销售额460万元,海关出口分货值4年间增长了2.22倍,孙诒让说他“理董平允,商情悦服”,评价十分中肯。
而王岳崧对孙诒让担任温处学务总理一职,也给予尽可能的支持。孙在光绪三十一年的日记中记载:“是年,奉准厘捐每元带收学务经费三分。此项带收,厘卡委员均不愿执行……厘金总办杨永昌乃属商会王总理岳崧,召集各业董共同协商,乃一致赞成,带收之案始定”。
由于学务经费匮乏,又经王岳崧居中调停,在盐局栈租项目下面拨款,充实学务经费,留二拨三,一年下来,可达4000多元,使学务处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此,孙诒让有一手扎致学务处同人,记述其事(见《温州文献丛书·孙氏父子年谱》)。
王岳崧回乡后,致力于地方工商、文教事业,并和居官退闲的黄体芳等人,筹建“话桑楼”,作为他们雅集聚会吟诗诵赋之处。他为话桑楼题写的一副楹联真实表露了其此时的心境:
“我欲长此卧游,但任沧海横流,巨浪洪涛,收入楼台平如掌;人贵及时行乐,难得江城似画,湖云岭树,同陪樽俎列成眉。”
王岳崧不但工书画,而且善诗文。著有《石交录》、《退思斋遗稿》数卷。晚年有诗云:“文章事业等飘蓬,铁板铜琶兴尚浓。到老童心犹未化,筵前高唱大江东。”格调高雅开朗。还有一首记述官宦生活的诗,其中有“民到亲时恒惜别,官当去日论方公”之句,可见他光明磊落,清廉自律的为人风格。
王岳崧去世后,瑞安宿儒张岡写了一副挽联:“誓羲之墓,吹子晋笙,风波阅宦海千帆。解俎廿年,剩有闲情寄丝竹;具飞凫才,随采鸾去,生世备箕畴五福。凌云一笑,应无遗憾到沧桑。”并在注中说:“啸牧先生与予本中表亲……享寿计七十有七,一门四代,子孙满堂。”对其一生作了公正的盖棺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