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刷人数”
——刷掉的是诚信
■清 风

  据报道,在2010年温州公务员招录报名过程中,发现部分报考者存在恶意注册的情况。他们用一个IP地址注册数10名报名者,或提供不真实的报名信息等手段来“刷人数”,致使个别职位报名人数虚高,以此吓退部分竞争对手。

  之前,我只听过“刷点击率”来提高明星博客的人气,或者用“刷投票率”影响某项比赛的评选结果,“刷人数”还是第一次听说。像这样饱受抨击的不入流招数,竟然被温州考生“灵活应用”,在以公平公正著称的公务员考试当中,着实让人意外。

  曾参加高考的人都知道,报名人数越多的专业,录用的可能性越小。公务员报考同样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避开热点,寻找冷门,这也是造成“刷人数”的直接原因。那些有实力的考生自然不屑于冒风险去“刷人数”,即使是最热门的职位,想报就报,毫无畏惧。真正需要“刷人数”的是那些心虚的考生。知道自己真才实学不够,便把功夫做到考场之外,靠“刷人数”这些恶意竞争手段来为难、挤走对手。

  当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工作岗位严重缺乏,公务员这项职业可算是“香饽饽”。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报考人员将近100万名。温州公务员考试的竞争也相当激烈,22261名考生角逐1166个岗位,其中最热门职位报考比例达329:1。如此火爆的竞争场面,其激烈程度简直可以用“千军万马狂挤独木桥”来形容。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类似“刷人数”的恶劣招数层出不穷。

  殊不知,这些自以为聪明的考生,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借用他人身份证注册狂刷人数,这样的方式漏洞百出。一旦遭人举报,不但取消考试资格,而且还将被处以禁考5年的严厉处罚。像盗窃或伪造身份证这类的恶劣行为,还可能会锒铛入狱。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与其挖空心思给他人设陷阱,置障碍,到头来鸡飞蛋打一场空,还不如早点把心思放在提高自身的应试技巧,多看几本辅导材料来得实在。

  国家公开招录公务员,通过笔试、面试以及层层选拔,希望选拔出来的是诚信、智慧、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不是利用制度漏洞来投机取巧的精明商人!“刷人数”的行为明显背离公务员的道德标准,破坏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和公正,这种极度缺乏诚信的行为,必将受到广大考生唾弃和社会公众谴责。

  试想,这些“精明”考生进入国家机关之前就如此精于算计,善于钻制度的空子,如果让他们成功混入公务员队伍,把这些“本事”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把心思用在如何钻政策法规的空子上,那么,公务员队伍将会变得怎样?公务员考试不就变成引狼入室之举吗?

  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优秀人员进入国家机构的重要方式,对国家和考生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当从制度和流程上进行完善,争取从源头上杜绝“刷人数”类似行为。网络报名虽然方便,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操作方式还有待商榷。比如,网络报名时的账号注册过于简单。笔者曾用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注册,在姓名和地址栏内随意填写也能过关。只有类似漏洞一一补上,公务员考试才能成为选拔国之良才的利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时评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休闲
   第15版:玩家
   第16版:乐周刊
“刷人数”
——刷掉的是诚信
买保健品切勿南辕北辙
好马还需好鞍配
花季为何如此脆弱
《拆迁条例》
该修改时就修改
瑞安日报 时评 11 “刷人数”
——刷掉的是诚信
■清 风 2009-12-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