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啥节目啊?”
“我正追看《蜗居》呢……”
“是吗?我也看了,真是一部既现实又辛酸的电视剧……”
一部《蜗居》引发多少讨论?一部《蜗居》又让多少买房者产生共鸣:到底买不买房,每个月还了房贷后日常生活该咋办,房子与幸福真的成正比吗……房子,真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
一套房,一个家。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个幸福的家庭总以房子为最重要的物质保障。没有安身立命之所,谈幸福,就显得有点海市蜃楼的错觉。于是,很多人一辈子最大的奋斗目标就是渴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瑞安,买房的压力在“70后”、“80后”这一代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月月还贷
月月光
“以前每个月一半的工资都要献给房东,现在一大半的工资要献给孩子和银行。”提及生活,年过三十的阿达很有感触。阿达的老家在高楼,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区某单位,租住在单位附近一小套房。那时的租金还算比较实惠,一年也就几千元。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买房子,除了房租,也没什么大头的开支,日子过得挺惬意”,阿达说。接下来的几年,阿达就为房子忙开了,“年纪大了,要结婚,总得先有个落脚之处吧。”阿达看了好些房子,可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一直拖到2005年,房价开始飙升,阿达手里那点积蓄已经远远不够了。
“不幸中之大幸,那时候回家跟父母一商量,他们当机立断,让我办按揭,找房子。”阿达说,第二个星期,他迅速在安阳一个新建的小区,以每平方6500多元买下一套面积170平方米的房子。父母支持他30万元,加上自己手头的积蓄,付了35万元首付,剩余的83万元,分别办了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每月还贷5300元左右。
2007年,阿达结了婚,有了小孩,年底搬进新家,夫妻俩的收入也算不错,加起来每月也有万把块,但一付房贷就去掉一大半,加上小孩的开支,“每个月都花光,我们还算节俭的,要不然这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阿达说,有一个月要送的人情特别多,等送到第5个人情时,老婆跟阿达说,手头只剩几十元钱了,咋办。阿达万不得已在酒宴开始时才跟一个同学谎称自己忘了带钱包,让那同学垫了人情。“到月初发了工资,我赶紧把钱给人家送去,真是救命的钱哪。”
虽然还要付10多年房贷,月月过得都不宽裕,但阿达还是觉得庆幸。“幸亏当时当机立断,要不然现在动辄每平米上万、几万的房价,哪是我们普通人买得起的,现在虽然辛苦,但生活还有盼头。”
结婚6年
不知家在何处
用“茫然”一词来形容这对“80后”夫妻一点也不为过。今年30岁的阿回和丈夫已结婚6年了,孩子也上了幼儿园。这个本来应该洋溢着幸福的小家庭,却因房子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变得茫然。
阿回与丈夫是大学同学,2001年一毕业,还没来得及找工作,双方父母就催促两人先订婚。“那个时候想得好简单,以为工作、房子都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没想到竟这么难。”阿回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当初两人的想法太单纯,从来没有意识到现实是如此残酷。
阿回和丈夫好歹也算大学毕业,可工作一直不稳定,东家做几个月,西家做几个月,如此晃荡了几年,阿回怀孕了,这下不得不将结婚提上日程。“我们两家条件都一般,他家里只有一套房子,哥哥嫂子侄子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家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住一间小套房,两家都很挤,根本没有地方让我们结婚。”阿回说。
两人也曾商量着租房,但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划算,原本赚得就不多,再交房租,基本上就可以不吃不喝了。阿回的婆婆则提议,小夫妻先将就一下,隔出一个房间装修一下做新房,等以后有了钱再慢慢想办法。就这样,阿回结婚了,跟公公婆婆、哥哥嫂子侄子同住一屋檐下。所谓的新房只有一个房间,厨房、客厅共用。初时,一家七口还其乐融融,但时间一长,摩擦自然就来了,彼此间不同的生活习惯,让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阿回的孩子出世后,一连串矛盾接踵而来:嫂嫂觉得婆婆偏心阿回,当初自己坐月子的时候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哥哥觉得每天来探望产妇的客人太多,尤其是阿回的一帮女友天天叽叽喳喳地在家逗留,影响其他人;小孩半夜的哭声,更是成了一家人难以忍受的“魔咒”……阿回觉得委屈,孩子一满月,就搬到娘家了。为难的是,娘家也不宽裕,一家三口蜗在阿回原来的小房间,明显不够用。没办法,妈妈便将自己的大房间让给阿回,自己和爸爸住阿回的小房间。想要买房的念头,在阿回心里日益膨胀。
“从2006年开始,我和老公就四处找房子,可每每都被巨额房价吓了回来。太贵了,我们根本负担不了。”每次看房回来,阿回就忍不住抱怨老公没用,夫妻俩月收入才五六千,要吃要喝要用,还要养孩子,哪里还有闲钱去买房。阿回的妈妈则提出,按揭买间二手房,这样负担会轻点。阿回则坦言,即使办上按揭,每月的房贷,对他们也是不小的负担,希望双方父母都能支持一点。
眼看孩子越来越大,弟弟也要谈婚论嫁了,阿回夫妻不好意思在娘家“蹭”住了。经过几番来回,双方父母商议各出20万元,支持阿回夫妻买房,接下来的贷款则要他们夫妻自己承担。这不,阿回夫妻又开始天天跑房介所了,希望能在郊区买一套二手房。
“先把小家安顿下来吧”,说这话时,阿回一脸茫然,她知道买房后,等待他们夫妻俩的将是漫长的还贷路。
没房
结什么婚!
没有房子,意味着什么?对未婚男青年而言,这可能成为找对象的致命弱点。在相亲盛行的年代,没有房子,让没有感情基础的女方如何有安全感;更有甚者,在双方感情稳定、谈婚论嫁之时,也极有可能因为房子问题而劳燕分飞。大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今年27岁的大阳家在平阳,自己则在瑞安某公司上班,女友是瑞安人,两人收入都不错。恋爱谈了好几年,今年初,女方家长提出订婚,前提是要求大阳在瑞安市区买一套房子。大阳当时就懵了,这房价,哪是他一个毛头小伙能承受得起的。“成家这么大的事儿,你爸爸妈妈总要支持一下的吧,毕竟你也是家中独子啊。”女友的妈妈不冷不热地抛下一句话,让大阳一个星期没睡好觉。
趁周末放假,大阳回到平阳老家与爸妈商量。大阳家在平阳倒有两间房子,可即使全部卖掉,也换不来瑞安市区的一间房子,其中差价还不少。再说,父母年纪大了,并不愿离开家乡跟儿子来瑞居住。怎么办?大阳很愁,找女友商量,女友倒是很贴心,宽慰大阳:即使租房也没关系,她会说服她妈妈的。
两个人想得太过天真。听完女儿的想法后,妈妈勃然大怒:没有房子,你们如何在这里立足?还想租房子结婚,我丢不起这人。妈妈盛怒之下,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买房订婚,要么直接分手。任凭女友如何撒娇纠缠,妈妈就是不松口。
委屈的大阳再次找父母商量,这回父母也打起退堂鼓:这样的亲家太势利,即使如他们所愿买房结了亲,以后也很难相处,不如快刀斩乱麻吧。大阳心里乱极了,他和女友感情很深,不是说分就能分的。于是,两人偷偷商量自己出去找房,妈妈只说是市区的房子,可没说是新是旧,不如就买面积小点的二手房。
找房可是个考验耐性的力气活儿,看了几个星期,两个没有一点经验的年轻人被房屋中介带去看了几十套房子,不是地理位置不佳,就是光线不好,不是房子太旧,就是房价太高。渐渐的,两人有了争论,彼此都不认同对方的看法,分歧越来越大。有一天,不满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在某次被中介带去看房子时,女友挑三挑四,一会儿嫌房子太旧,一会儿又嫌交通不够方便,中介见他们如此挑剔也有点不耐烦起来,此时大阳的情绪已经积累到非发泄不可的程度,他一声不吭,问了中介价格后,便决定买下这房子,不料女友坚决不同意。“你到底想怎么样?钱就这么多,你还想买别墅啊,既然你这么委屈,分手算了。”大阳爆发似地大吼。女友愣住了,一路哭着跑回家。
自此,两人心里都有了心结,拖了几个月后,女友正式向大阳提出分手。“我听说,她现在已经有个条件不错的对象了,估计明年就会结婚。”大阳颇为惆怅。现在他心里有个想法,即使工作在瑞安,他也想把家安在平阳,“大不了每个星期回一次家嘛”,大阳坦言,如果住在老家,他的负担会小很多,生活会更惬意。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后记
与您同心 与您同行
《蜗居》主人公海萍一波三折的买房奋斗史,道出都市无房族的困惑:“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房价就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飙升,应运而生的新名词——“房奴”,透着一股辛酸。
对大部分靠自己打拼的“70后”、“80后”而言,大学毕业,努力工作,但买房仍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供房,即使生活过得再拮据,对他们而言,那也是为了梦想而奋斗,也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对于高昂的房价,我们无能为力,或许只有期待更多民生工程的出现,让这些现在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慢慢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