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合作社杭温招才遭冷遇”后续 大学生为什么不愿到农村
观念体制成拦路虎
■记者 夏盈瑜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大背景下,农民合作社欲招大学生竟遇冷,这着实让人感到纳闷。大学生们为何不肯来?日前,记者采访了10多位已向有关合作社投简历后又打退堂鼓的学生,发现观念和体制成为制约大学生投身农门两大主要原因。

  “待遇、环境、交通,最担心的还是前途问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蔡礼珍对记者说,她知道自己是一名专科生,就业困难,为此特地到合作社面试,可是合作社开出的工资、福利不算高,再加上工作及生活条件与在机关、城市工作反差较大,使她心理上难以接受。

  “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们好不容易供我读大学,不愿意我再回农村去。”明年就要毕业的叶孙凤家住荆谷,离梅屿蔬菜合作社很近,可投了简历后,她犹豫了。据了解,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者贷款求学的,如果去农村工作,无疑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以后要结婚生子,在基层怎么安家?”除了经济压力等问题之外,一些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还有一些现实的生活顾虑,觉得农村生活单一,找不到精神家园。还有部分人觉得合作社是农民组织,难有发展前途。此外,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不能胜任合作社岗位工作也是原因之一。

  市农技校是我市惟一一所以农为主的职业学校。副校长王华弟坦言,许多涉农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去。该校每年约有300名毕业生,除考上大学的,剩下的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的不超过20%,甚至更少。

  据了解,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按今年我市应届高校回乡毕业生4000人计算,其中,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数约占20%,绝大部分毕业生踏上了漫漫的等考求职路。“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改变观念并不是口头说说就可以的。”市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到合作社工作,大学生有种种顾虑不难理解。但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往往普遍存在不能正确定位的问题。事实上,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完全可以在那里实现自我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宜居
   第15版:宜居
   第16版:家周刊
明年3月预检
观念体制成拦路虎
陶山湖岭曹村居民新春可喝放心水
女性创业金点子今起征集
瑞安参与建设全国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交通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民警年历”送村民
瑞安日报 综合 02 观念体制成拦路虎 ■记者 夏盈瑜 2009-1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