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农业学校(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中专生雷大锋,在梅屿乡蔬菜合作社工作3年间,入股并承包合作社下属的放心农资店,年收入达到13万元。雷大锋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中专学生不但能在农村就业,还能在农村创业。
雷大锋是文成县周山乡上坑村人,3年前从温州农业学校毕业,毕业后曾在温州市区一家农资销售公司工作。“城市里大学生人才济济,我一个中专生想要有所作为,不如去农村。”看到梅屿蔬菜合作社的招聘启事后,雷大锋毅然前去应聘。尽管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800元,但他毫无怨言,一头扎进工作。
2006年1月起,梅屿乡政府、梅屿蔬菜合作社整合该乡几个小农资店,成立“放心农资店”,为本村农民提供优质农资。
“办公室业务、进货、销售……什么都干。”雷大锋在农资店大展手脚,勤奋能干的他得到合作社和村民的认可。
为了留住人才,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商量后,雷大锋成为农资店惟一的个人股东,拥有五分之一的股份。这些股份让雷大锋每年拿到6000元分红,并拥有农资店的优先承包权。
承包农资店后,雷大锋运用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管理,为农民提供农资一条龙服务。一个仅仅50平方米的农资店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7个乡镇和平阳、苍南、文成等地,营业额从起初的年3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每年500万元,实现年利润18万元。除交给其他股东和合作社的4万多元,雷大锋可以拿到近13万元。
手里有了分红得到的资金,25岁的雷大锋打算自主创业。最近,雷大锋在马屿承包50余亩的土地,准备办农场;还准备办一个种子育苗场,解决我市因台风多发导致的种苗难成活问题。
从一名懵懂的学生到扎根农村,雷大锋有了很多体会。他认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招聘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撑。在他的农资店里,已经来了两名同学帮他打理业务。
“这么大的梅屿基地,来10名20名大学生都不够。”雷大锋说,如今国家农业政策好,农业发展空间大,大学生下农村来,只要有技术、肯吃苦,有的是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