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
从改变生活
习惯开始

  本报12月18日第七版刊登《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一文,报道了我市分类垃圾箱里垃圾仍然混投和垃圾在运往中转站也混放的现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普遍认为,仅凭配置些分类垃圾箱、垃圾袋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人们长时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需要一套切实可行、奖惩严明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才会使人们逐渐改变旧习。

  【Lucifer】:对于垃圾分类,现在瑞安人普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很多市民连垃圾分类的概念都没有。比如我们吃完水果后,就会把果皮连同装水果的塑料袋一起丢进垃圾箱内,不会去区分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就更不用说了,厨房垃圾和纸张、塑料等都放在一个垃圾袋里,然后一起丢到小区垃圾桶里。

  【小小圣】:我看不止瑞安这个小地方,在很多大城市,如杭州、广州等地,也鲜有市民认认真真地进行垃圾分类。我觉得除了大家没有自觉分类垃圾的意识外,很大程度是政府部门对分类垃圾的概念和意义宣传力度不够。绝大多数市民对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并不十分了解,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虽然市区一些分类垃圾箱上有说明,但图案和文字小且密,一般路人匆匆而过,不会引起注意,与没有标示差不多。

  【依葬花时燧风】:瑞安在街上放置分类垃圾桶算比较早的了,但我们的垃圾分类处理由于没有相关的处理系统和配套措施跟进,是没啥效果的。报道中提到,环卫工人也没有分类处理垃圾,而是把分类垃圾桶的垃圾倒在同一个垃圾车里,这也打击了市民的积极性。我觉得垃圾分类不能仅仅依靠环卫部门一家的工作,而要在政府各部门、全社会各个层面形成联动,才能取得效果。

  【小雨花石】:楼上的说得在理。造成垃圾分类难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回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而且后期的垃圾分类、收集作业车跟不上,没有相应的专业收集和运输设备,垃圾的分类处理是没有意义的,也不是单靠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With】:仅靠政府宣传还是不够的,像丹麦那些欧洲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法律。学校、单位、家庭等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法律都有详细的规定。按照他们的法律,所有团体和居民都要把可回收垃圾交给政府集中处理。私人是不能把可回收的垃圾交给回收站的。对于可回收但不能卖钱的垃圾,如日光灯管等,由政府出钱从市民手中收购。在埃斯比约市,别墅区每户人家门口都有一个大的收集点,整个城市有一个大的垃圾中转站。每到周末,很多人会开着车自觉将垃圾分类后送到中转站。

  【丷氺乂寒丷】:环保也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生态循环的理念,这样,孩子回到家中就会反过来教父母。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孩子来影响大人,进而影响全社会。

  【龙肉汤面】:只要大家能从我做起,点滴的改变也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每个人为环保做一点努力,就会为环境减轻不少负担。

  (郑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热线
   第06版:热线
   第07版:服务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金融
   第14版:金融
   第15版:金融
   第16版:金周刊
从改变生活
习惯开始
上期本报数字报文章阅读率排行榜
一起聊吧
街拍
瑞安日报 网事 10 从改变生活
习惯开始
2009-12-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