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更生:
自力更生创家业
■见习记者 林晓
  记者 徐鹰/图

  上个世纪,他曾养鹅、养兔、放牛、打猪草……在3年困难时期,母亲一再激励他:“你无论如何也要争口气”。就是靠着这句话,他度过最艰苦的岁月。

  在荷兰,他白手起家,从打工开始涉足餐饮业,之后多次买卖饭店,几经奋斗,终于在国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力更生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上进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就是荷籍华人,原籍瑞安碧山的傅更生。

  

  1小学是班级里的学习尖子

  傅更生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他记事时起,就有着天天吃不饱饭的印象。父亲在他出生后,盼他早日成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男子汉,于是,替他取名——更生。

  11月下旬,当傅更生在参加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时,给记者递来一张名片,并给记者讲述了名字“更生”的来历。

  “那个年代的粮食太金贵了,碧山地处半山区,大米饭几乎寻不见影子。大家都饿肚子啊,特别是3年困难时期,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没有饭吃的情况下,曾吃过糠、野草。”讲起那个特殊年月,傅更生一阵唏嘘,眼角中闪起了辛酸的泪花。

  尽管当时生活贫困,但傅更生父母还是让儿子去读书上学,希望他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1960年,傅更生进入碧山公社沿江小学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后,他总要趁着天色未暗时,赤脚赶去割草喂兔、养鹅、下田干农活。

  回想当年,傅更生说,“因为家里舍不得点煤油灯,我就倚在柴仓凳上,靠灶膛里的火光读书、写字。”母亲在一旁烧火,经常对他说,“娒啊,看看家里现在这情况,你长大后无论如何也要争口气!”是母亲生前谆谆教诲一再激励他、鞭策他,使他面对人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来岁的傅更生读懂母亲对他的期望。不管是读书还是干农活,他都要做得最好。在学校里,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少先队副中队长。小学毕业考试时,他把作文、语文和历史全班第一名的喜讯带回了家。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1966年,傅更生小学毕业,“文革”开始,他没能继续读书,开始给家里帮忙干活。另一方面,爱好学习的他则通过远房的一个亲戚借书看。“我有个表姐在温州,她家藏书比较多,我每次都会到温州借10多本书带回家阅读。”爱读书的习惯延续至今,如今,傅更生不论身处何处,仍不忘学习。

  2跑供销的经历激励了他

  上个世纪70年代,“温州模式”的市场经济开始萌芽,傅更生在碧山社队企业——五金冷作压铸厂工作,他从车间工人做起,当会计、跑供销,在厂里大显身手。20多岁的小伙子,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与冲劲,他干得很出色,因此,很受企业领导赏识和重视。

  24岁那年,傅更生第一次出差到上海,火车到站时已是凌晨3时,在火车站附近睡临时钟点竹床还要1毛钱呢,这对于每天仅有8毛钱补贴的他来说,实在是一种奢侈。

  “我至今仍记得,那时上海的8路公共汽车是环线车,一直坐着也不用再买票。我就是搭乘8路公共汽车一直坐到天亮的。”说起第一次出差的经历,傅更生记忆犹新。这件事对现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困难,然而,在几十年前,对刚从山区来到大城市的傅更生而言,简直是生存挑战了。

  跑供销是件苦差使。“为了省钱,我一般不吃饭,肚子饿了,就吃5毛2分钱一斤的动物饼干,这种饼干价廉量多,加上开水一喝,比吃饭不知道省多少呢。”傅更生说。

  路走多了,见识也广了,傅更生的胆识也大起来。1980年,出国多年的大舅舅问他愿不愿意到荷兰工作。他觉得这是人生转折的机会,于是,他并满口答应了。

  这一年的5月7日,傅更生来到荷兰,踏上人生新的生活征途。

  3开不成餐厅就跳莱茵河

  因为在舅舅餐馆里打工,傅更生来到荷兰后,生活上有了依靠。舅舅是他最亲的人,但他从不在工作上有过怠慢。“每天工作12个小时,自己还主动比别的员工提早半小时上班。”凭着不服输的个性,傅更生利用各种机会,甚至在10个月内就学会中餐馆菜谱和日常荷语会话。

  1984年2月,傅更生稍稍有些积蓄,便向亲戚朋友借款,筹资14万荷兰盾,开了一家餐厅。2个月后,因法律限定未定居5年的身份不合法被起诉,限他一个月内出境。这时,傅更生陷入困境。一方面是辛辛苦苦开的餐厅面临着关闭,另一方面还有被驱逐出境的危机。

  律师告诉他,只要继续工作5年获得长期居留的身份,才有餐厅经营权,目前只能先卖掉餐厅。“当时,我以14万荷兰盾买进的餐厅,最后只能以7万元荷兰盾急急地出让了。”傅更生无奈地说。

  然后,继续到舅舅的餐馆里打工,傅更生一面要把借来的钱慢慢还掉,一面还要谋划着未来的日子。离他当年第一次投资餐厅已过去4年之后,1988年11月27日,他终于开张自己的第2家餐厅,当时他发誓:“如果这家餐厅开不成功的话,我就跳莱茵河。”这话说得十分悲壮,令人心酸。

  原先经营这家餐厅的老板是香港新界人,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急于出手,傅更生以7万元荷兰盾购进,又花7万元荷兰盾,用3周时间把餐厅上上下下重新整修了遍。“因为地处荷兰国际农业大学附近,学生顾客很多,头个月的营业额就将近3万荷兰盾。”傅更生笑道。

  4身在异国心系家乡

  1993年,傅更生在荷兰从事多年餐饮业后,借回国给父亲做70岁大寿的机会,将餐厅出手卖掉,从中赚了一笔钱。1994年11月,他返回荷兰时,看准一家规模庞大的餐厅,用巨额收购整幢房屋,经营面积达1300平方米,傅更生投入100多万荷兰盾对其装修打扮,餐厅改建后,成为当地一流的餐厅。此时,傅更生对餐厅收购流程的操作已非常娴熟,不仅开了餐厅有钱赚,餐厅在每一次的买卖中也会升值。

  有了资金积累的傅更生在2003年涉足国际贸易,他创立FROST贸易公司,将玩具、眼镜、首饰、包具、围巾等中国商品卖到欧洲。2007年,在德国NEUSS市再次成立贸易分公司,进一步地开拓西欧市场。

  1993年,傅更生资助“希望工程”泰顺县20名小学生五年制学费,身居异国他乡,但他始终挂牵着祖国的教育事业。 

  事业有成的他多次回乡考察后,倡议成立旅荷侨胞瑞安教育基金会,帮助家乡贫困生入学。自1999年开始,该基金会每年向家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款10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达600多(人)次。

  今年,傅更生捐资5万元带头发起为甘肃省积石山县初级中学筹建一幢教学楼欧华楼;为家乡建桥造路、建造老人公寓;响应市红十字会倡议结对资助寒门学子、向汶川大地震灾区等慷慨解囊,向祖国、家乡奉献了一位海外赤子的火热之心。

  

  傅更生名片

  傅更生,男,瑞安碧山人,1953年6月17日出生,现旅居荷兰,荷籍华人。曾任旅荷华侨总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华侨通讯》编辑部副主任、副总编;历任旅荷侨胞瑞安教育基金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全欧华侨华人文教卫生协会会长,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委员。

  1980年5月,傅更生开始旅居荷兰。1984年2月,在荷兰经营自己的餐馆,为较早在荷兰建立事业的瑞安人之一。此后,因经营方式及扩大经营范围等原因,曾多次买卖饭店、餐馆。1988年11月份,将毕生的投资全部投资餐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傅更生的艰苦奋斗换来了成功,他经营的餐馆成功进入荷兰上层餐饮业,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餐馆。进入新世纪后,傅更生开始经营进出口贸易,在荷兰和德国经营FROST公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热线
   第06版:关注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广告
   第15版:广告
   第16版:家周刊
自力更生创家业
瑞安日报 人文 11 自力更生创家业 ■见习记者 林晓 2009-12-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