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一元坐公交车遭拒,拷问个人良知
■思忆

  据有关媒体报道:广州9岁的小鹏(化名)打电话告诉妈妈,要乘车到她单位等她一起下班。最多30分钟的车程,但陈女士却心急如焚地等了两个半小时。因为还差一元钱,小鹏上车后被公交司机赶下车,不得不步行两小时。对此,陈女士十分生气,要求公交公司退回小鹏投进的一块钱,并向她一家道歉。

  坐公交买票,是天经地义的。9岁的小鹏投一元钱坐公交被公交司机拒载,公交公司的做法,违法了吗?肯定没有,公交司机只是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是按照规定在操作的。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公交司机这样做,是否合乎人情呢?

  9岁的小鹏,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的。倘若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在路边等待救助,路人视而不见,这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冷漠。况且小鹏已经上车了,还投进了一元钱,这相当于小鹏找到了一个明确的人(司机)在求助。司机却只按规定操作,这司机不仅仅是一种冷漠,而是一种良知在相关规定下被丧失了。

  许小鹏是个善良的孩子,在他仅有1.5元时,他还把其中的5毛给了乞丐;许小鹏是个老实的孩子,公交司机叫他下车,他就下车了;许小鹏是个坚强的孩子,没有了钱,步行两个小时,满脸晒得通红找到了妈妈……大热的天,9岁的小孩,独自一人,许小鹏的身边,到处是安全隐患呀。万一许小鹏在路上有什么意外发生,那这责任谁来担当呢?好在,许小鹏还是安全地到了母亲的身边。

  透过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不妨来个假设。假如司机多一点善心,把小鹏给“捎”走了;假如司机不愿违规,他只需喊一声:“这个小朋友坐车差一块钱,谁能帮助?”;假如司机自己垫出一元钱……小鹏都能快速顺利地到妈妈的身边。但是没有那么多假如,小鹏已经被拒了,他只能损失一元钱,他只能够饱受烈日而进行“万里长征”。

  9岁的小鹏投一元坐公交车遭拒,这不是在挑战相关规定,而是在拷问个人的良知。我不知道在我市,是否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也许有,只是没有被提到报纸的版面上来。我不知道公交司机是否有孩子,假如有,假如自己的孩子也被人这样“折腾”了,公交司机是不是也会伤心。一个社会的和谐,需要有相关的规定作支撑。但仅靠相关规定,社会是否一定和谐呢?和谐的社会里,除了相关的规定外,也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需要一颗有良知的心。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的良知比起生硬的相关规定来说,也许更为合情合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天下
   第09版:休闲
   第10版:网事
   第11版:时评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休闲
   第16版:乐周刊
对 吹
特制的椅子为何这般脆弱?
打红眼了
党员金牌子亮得好
投一元坐公交车遭拒,拷问个人良知
瑞安日报 时评 11 投一元坐公交车遭拒,拷问个人良知 ■思忆 2010-7-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