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版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拉拉转型记”上—— 寻工篇
找呀找呀找“饭碗”
记者 陈成成 实习生 黄一霞/文 记者 孙凛/图
  今年夏季人才交流会上,求职的毕业生很多

  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季节,尤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因为在这个夏天,他们要为步入职场做准备,他们将褪去稚嫩,迎来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为了找工作,他们头顶烈日,精心打扮,频繁穿梭于各个招聘会现场;投出一份份简历,填下一份份求职表;在用人单位面试官面前高谈阔论,只为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能力……

  这种场景,不由让人联想起了最近很火的影视作品《杜拉拉升职记》,主角杜拉拉从一个民营企业工作的小职员跳槽到国际知名500强公司,并且在这个公司迅速上升的经历,更是令无数上下求索的求职者看到了希望。尤其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杜拉拉的经历让人羡慕,她的职场法则更加值得借鉴。

  本报将于近期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杜拉拉转型记”,关注瑞安的拉拉们如何成长、蜕变,从“菜鸟”转型升级,成为“职场能手”,这里提及的主角们,有的还在职场外徘徊,尚为寻工周折;有的初入职场,为如何尽快胜任工作而打拼;也有的已经是职场老手,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晋级……不管你处于何种状态,希望这组报道能多多少少给予职场的拉拉们一点启示——

  

    职场名片:小张,女,23岁,法学专业 ,家住汀田

  屡次面试无果

  小张是个很有危机感的女生,今年6月毕业的她,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为工作忙碌。可惜的是,她前后投了10多份简历,都如石沉大海般音讯全无。

  这更令她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从学校回到瑞安的第二天,她就开始为寻工奔波。去了几趟人才市场后,她掌握到了人才市场上一些基本的招聘概况:从各专业需求的情况看,市场营销、机械汽配、行政人事、酒店旅游、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是热门专业,市场需求也最大;而法律、医疗保健则相对冷门。在对人才学历要求方面则成“两极分化”趋势,一是高端高学历人才,另一类则看重经验。

  小张迅速盘算了下自己的优势,本科法律专业毕业的她,好像两边都不靠谱,这下她更坐立不安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与新增岗位数甚为悬殊,除去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少数“幸运儿”之外,还有大把的人来竞争这为数不多的岗位。

  意识到这点后,小张就捧着自己的简历到处寻工、面试。短短一个星期,她跑遍了瑞安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站面试,但结果都不理想,不是嫌她刚毕业缺少经验,就是面试时表现欠妥。这令小张多少有点气馁,要知道,她在毕业前曾接受了学校对毕业生进行的模拟职场招聘培训,主要针对面试时的衣着、形体和表达等方面,但现实跟模拟始终是有区别的,以至于在面试时表现并不突出。

  所幸,她很快就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反思不足,并加以改进。“以前每次去面试,压力巨大,觉得不过不行;现在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行最好,不行我就继续找。”小张说,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面试之后,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

  可能真如她所说的“心态决定结果”,就在采访结束后的没几天,小张来电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她已经被一家律师事务所录取了,现正在见习期。

  

    职场名片:小潘,女,24岁,日语专业,家住上望

  3个月内连换3份工作

  “我学的是日语专业,希望能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去年小潘毕业时的最大感想,和很多大学毕业生类似,他们都希望自己学以致用,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不过想归想,现实是:想找工作,难;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为了工作,我连性格都变了。”小潘非常感慨。原来自信、开朗、爱说爱笑的小潘,因为屡次碰壁,竟变得越发沉默、缺乏自信了。

  去年3月份,还未到正式毕业时间,小潘就开始带着自己的简历穿梭于各个人才市场,目的就是为自己寻一份满意的工作。原本以为日语专业很容易就找到工作,谁想在先后去了几家公司面试后,她都没有收到回复。几个月后,温州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公司来电要小潘去上班。“接到那个电话,真是雀跃啊,我总算遇上伯乐了。”小潘不曾料想,公司开出的工资非常低。“低就低吧,谁让我还是刚毕业呢。”小潘想,但是,公司给她的工作量巨大,加之她每天都要往返于温州与瑞安的家里,1个月后,她实在支持不住了,无奈只得选择辞职。

  于是,小潘又恢复到了寻工状态,在先后面试了3家公司后,她选择了一家规模并不大的亚麻公司。谁料,做家族生意的老板异常苛刻,每天不是指责刚毕业的学生没有耐力和经验,就是时时盯着小潘,怕她带走公司什么东西。这种生活让小潘无法忍受,她毅然决定辞职。

  随后,小潘又出现在各个招聘会上,经多番面试,她又在一家贸易公司谋到了职位。“工作强度很大,压力也很大,不过还算好,这次选择的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小潘说,她最大的希望是能将自己所学运用在工作中,不过这过程是艰辛漫长的。

  

    职场名片:小涂,男,25岁,物流专业,家住市区

  大学毕业生当仓库保管员?

  “我当初怎么选了这个专业,真是气死人了。”小涂很悔恨,尤其在屡次应征后,公司人事主管都非常委婉地跟他说:“以你的专业、资历,目前我们公司适合的岗位只有仓库保管员,你愿意来吗?”对于自己当初所选的专业,小涂深恶痛绝。

  上学期间,小涂的成绩一直是让家长、老师夸耀的,高考那年,他的成绩高出理科重点线好几十分,非常顺利地上了一家重点院校,他还选择了当时非常时髦的物流专业。去年毕业时,他满以为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事。殊不知,在大城市非常吃香的专业,到了瑞安却并不是这种情况。几场面试下来,用人单位对小涂毕业的学校以及成绩都非常满意,可愁的是找不到适合他的岗位。

  对此,小涂心理非常不平衡,凭什么我一个本科本,要去干仅需高中、甚至只要初中学历就够的仓库保管员?而其他岗位,又因为专业不对口,使得用人单位不愿聘、小涂自己也并不十分热切,而只能搁浅。

  如此寻寻觅觅一年有余,小涂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小涂说,他现在有两个打算,一是下半年报考研究生,如果考不上,就去大城市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许等再过几年,瑞安也像其他大城市一样有物流园区的时候,我再回来发光发热吧。”说这话时,小涂的表情是苦涩的。

  过来人经验:

  网友“叮叮”:找工作真的很难,想当年我毕业那段时间跑了多少次人才市场、投了多少份简历啊,面试过的公司不下20家,那叫一个“累”。我觉得大学生找工作,就是要有毅力,一次不行还有第二次,还有无数次,试多了总会逮到一个的。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是也会让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多年来我再回过头来想这段经历,才发现那段时间屡屡碰壁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网友“漫漫人生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经历,就是写求职表时,有一栏是填期望工资的。记得2002年我第一次去应征一家公司文员时,填了个1500至1800元,结果没录取;回来被我爸说了“你一刚毕业的学生凭什么要这么高的工资”,所以第二次就学乖了,填了1000元左右,结果就被录取了。提醒找工作的大家一下,填期望工资时千万要少填一点,以免影响录取率。

  专家意见:

  找工作心态很重要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横冲直撞、连连碰壁,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市人事局副局长姜光焕表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选择有三种:就业、创业和考取公务员,多数人希望进入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单位,因为这些地方有养老、医疗等健全的工资体制,而小企业就相对欠缺。这种心态是不对的,找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才有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姜光焕说,另外,还有一点是需要大学生们认清的,就是“好学生不一定是好员工”, 大学和企业对于优秀学生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在学校里优秀,工作能力就优秀,“学习好、专业课强的学生在大学可能是个好学生,但是在企业,老总看重的并不全是这些,员工能否为企业发展谋得更多机遇和财富,才是企业最关注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所学的知识可以作为大学生找工作的硬能力,交谈、演讲、与人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则是大学生的软能力,两者兼具的学生,才是当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每个大学生都可以说是,怎么把人才转换为人材,继而发展为人财,如果可以从一个应聘者身上看到他有转化为人财的潜力,那么这就是企业需要的人。”姜光焕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大学生署名均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版面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宜居
   第15版:宜居
   第16版:家周刊
找呀找呀找“饭碗”
瑞安日报 版面 03 找呀找呀找“饭碗” 记者 陈成成 实习生 黄一霞/文 记者 孙凛/图 2010-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