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阳坑镇东源村:
千年“活化石”传承千年文化
■记者 金汝 实习生 赵雯雯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印刷师傅按照158个字的祖传歌诀,在十几个字盘里挑拣字模排版。字模沾染了墨汁,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愈加黝黑,堆放在一边的印刷成品散发出墨的清香。

  这一幕,在平阳坑镇东源村已经上演了200多年。时至今日,东源木活字印刷仍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古朴的韵味。

  据史料记载,元初,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法懋以木活字印刷宗谱。清乾隆元年(1736),其后裔迁入瑞安东源。从此,木活字印刷在东源村“落地生根”。

  2001年,藏在“深闺”的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被媒体发现,引起市政府的关注。我市拨专款设立东源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建成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并聘请当地木活字印刷术传人在馆里现场制作。

  昨日,记者走进展示馆,只见旧式木质平房三面而立,展厅柜台内陈列着许多木活字印刷的线装古籍、现代宗谱等。

  院门左侧的木屋内,副馆长王士生正在拣字、排版。他说,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的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正是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木活字印刷才得以传承千年,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由于至今保持着800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风貌,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已列入瑞安市、温州市、浙江省和国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而为了推广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前几年我市还组织木活字印刷传人到香港演示。

  据东源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宇介绍,现在村里熟练掌握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有四五十人,长年在浙江的青田、温州、宁波及福建等地,带着字模、印刷母版等上门为人印制。

  50岁的谱师吴魁兆,从事木活字印刷已经34年了。他家的堂屋里摆放着不少字盘、雕刀、雕盘、印板等工具。

  他介绍,木活字印刷需要经过十几道程序,全凭手工操作。首先用棠梨木刻制字模,刻一个木活字约需10分钟。进行印刷操作时,按照拣字口诀,从字模盒中逐一拣出需要用的字模,一个个排在木盘里,每行用竹片隔开,再进行校对,确定无误后才开始印刷。木印版先用刷子刷上水,再过几分钟刷墨。刷墨要恰到好处,用力要均匀。印刷时用棕刷子在纸上轻轻拓印,“拓纸”时则要用力适度和均匀。印毕后,一张手工印刷品便呈现在面前。用宣纸印刷的家谱,保存好的话,可以达300多年。

  王志宇说,在很多古老技艺失传的今天,木活字印刷也逐渐被工业化生产所取代。但在东源村,传统的木活字印刷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木活字印刷印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字,其中更蕴含着传承千年的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版面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宜居
   第15版:宜居
   第16版:家周刊
我市“十大农家乐”新鲜出炉
千年“活化石”传承千年文化
市民呼吁:别再伤害绿化护栏
瑞安日报 民生 05 千年“活化石”传承千年文化 ■记者 金汝 实习生 赵雯雯 2010-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