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昨天上午,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来我市调研村镇建设工作。陈德荣指出,加快农房改造、推进村镇建设是促进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重要动力。各级各部门要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温州市副市长章方璋、温州市政协副主席郑胜涛和我市领导蒋珍明、陈建明、叶建辉、江孟甫等陪同调研。
陈德荣一行来到塘下镇陈岙村,在看到陈岙村溪水清澈、绿树成荫的美景以及整洁宽阔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公寓群时,陈德荣禁不住赞叹,并勉励村干部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水平,争取早日把陈岙村建设成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生态示范村。陈德荣一行还先后来到塘下镇官进村和塘下镇中心区,实地考察了农房建设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情况,并主持召开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蒋珍明汇报了我市村镇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发展的要求,以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以中心镇、中心村培育为平台,以“千百工程”和农房改造为抓手,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持续增强。目前,全市已有52个村完成了旧村改造策划书的编制,43个符合条件的旧村改造项目申报启动,涉及拆迁1.32万户,拆迁用地202.6公顷。
陈德荣充分肯定了我市在旧村改造和农房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说,瑞安旧村改造和村镇建设起步早、成效大,下一步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乡镇为单位集中规划建设新村住宅小区,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行滚动开发,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在农房建设和村镇建设上总结出好经验,力争走在温州市前列,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陈德荣指出,推进温州转型发展,必须加快大都市区建设。基本完成工业化后,人们的消费需求正从物质型向精神型、体验型消费转型。服务品消费与工业品消费不同,具有集中性、规模化的特点,必须集中在城市之中。唯有大城市才能形成消费规模,推进消费升级,满足多样化、小众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唯有大城市才能聚集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温州的区位优势,把大都市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以城市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辐射功能。
陈德荣指出,加快温州大都市区建设,必须强化大都市副中心、功能区和新市镇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建设大都市区的要求,以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视野,抓紧搞好市域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修编。要深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大都市区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沿海发达地区推进都市型功能区建设,在西部山区推进区域型新市镇建设,为大都市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要切实拉开都市区框架,加快交通建设,早日实现对外交通高速化、内部交通快速化;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规划建设水电气、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着力拓展空间,加快海涂围垦步伐,拓展土地增量;加大存量土地调整力度,加速旧村、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促进低效土地的增值利用。
陈德荣强调,农房建设有利于引导农村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从而推动大都市区的建设发展。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农房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抓住国务院启动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组织分开、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土地资产与非土地资产分开、农民作为村集体组织成员的身份与作为新型城市化社区市民的身份分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推进集体非土地资产的股份化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市场化配置;推进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配套制度改革,努力破解制约农民转化市民的城乡二元体制障碍。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加大力度推进农房建设,同步搞好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