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李芬芳季 感恩教师情
■记者 薛琳核/文 孙凛图
  在金燕燕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好苗子。
  学生们都喜欢陈爱华
  蒋丽蓉在课堂上

  她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执着地将一个误入歧途“后进生”拉回了正轨;她十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育桃李,坚持最早到校最迟回家;她摸索出了一套“唤醒”策略,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田……第26个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访了我市3名优秀教师代表,倾听她们乐为春蚕吐丝、奉献无限爱的故事。

 

  金燕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执教17年来,市红旗实验小学教师金燕燕以此励志,并践行之。今年也因此获得了省师德楷模奖。

  从教17年中,金燕燕在山区学校工作了15年,担任思品课教学。在湖岭镇小任教时,她执着地将一个误入歧途的“后进生”小吴拉回了正轨。每逢教师节、春节小吴都会打电话问候老师,传达感恩之情。

  时光回到2003年,五年级学生小吴是名“留守儿童”,且有不良劣迹。一天中午放学,他反常地不愿离开教室,眼睛打量着校门,面露难色。细心的金燕燕发现后,便询问原因。小吴支支吾吾地透露,有帮要敲诈他的小混混正在校门口候着他。原来此前,小吴因好奇加入了这帮小摸小偷的队伍,后发觉这是错误的,想脱离,却被敲诈。“当即,我想到让学校的男老师帮忙解决问题,恰巧中午大家都回家吃饭了。”只有一米五个头的金燕燕为帮助小吴,便提出要护送小吴回家。

  没走出校门几步,跟在小吴后面的金燕燕发现五六个小混混尾随小吴后面。小吴惊慌欲逃跑,金燕燕喊住了他,疾步上前拉着他一起走。“为了壮胆,我就跟小吴大声地说壮胆话。”金燕燕说,哪知,这帮人并不惧怕前面自称老师的金燕燕,仍紧跟不放。一直把小吴家送到家门口,金燕燕转身直视这帮孩子:“小吴是受《未成年保护法》保护的,要是他出什么事,我第一个要举报的就是你们……”小混混扫视着金燕燕,露出不屑的眼神,说“你真是她老师?”“别看我个子矮,我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你们要是敢乱来,我就报警。”看着金燕燕严厉的眼神,最终,这帮孩子悻悻而回。

  自那天后,金燕燕就承担起接送小吴的任务,直至小吴脱离威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后,金燕燕以此教育小吴要洁身自爱,并鼓励他发挥运动的特长,把他教成了一名体育特长生。

  像这样的例子,金燕燕的教学生涯中,不胜枚举,她一边做好常规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一边又勇于创新开拓新的德育模式。

  2007年开始,金燕燕积极组织全校老师编写以“家乡山水、家乡历史、家乡传统文化”等为内容的地方教育课本,她还率先带头搜集图文材料、走访名人、探查历史遗迹。2008年9月,一本《我爱家乡湖岭》的乡土教材出炉了,“原来我的家乡这么美好!”学生们纷纷反映,这本书为解家乡打开了一扇门,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更激励了他们为家乡未来更美好而树立不懈努力的理想。

  陈爱华

  执教26年从未因私请假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人生。”这是万松实验学校陈爱华老师的真实写照。现年40多岁的她已有26年教龄,且一直坚持在半山区工作长达11年。她于1995年调入刚刚成立的万松实验学校,担任初中社会教学工作和政教主任行政之职。从教以来,她从没因个人私事请过半天假,将全部的精力奉献在授业解惑上。

  “学校刚起步,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各类问题学生都有。”15年前,家住马屿的陈爱华虽心怀亏欠但毅然撇下2岁大的女儿,在市区租了一间房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万松实验学校的教育事业中。作为政教处主任,她十余年如一日,每天坚持最早到校、最迟回家,一天工作超12小时以上。每日,晨曦微露,她便会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到寝室巡查学生起床情况;中午和晚上都要去检查学生纪律,直至晚上22时许后才回家。倘若遇上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无论何时、身处何方,她都会马上到校处理。

  为了工作,陈爱华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自己生病了仍坚守岗位。1997年10月的一天,陈爱华脸色苍白,胃里翻江倒海,去医院一查,才得知患上严重的胃溃疡。“长期工作紧张,一日三餐不能按时吃饭导致胃出血。”医生建议她请假住院治疗,陈爱华却一笑而过。“学校的校风刚刚有起色,政教处只有我一人,一天都离不开。”她对学校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白天依然正常上班,直到晚上休息时间才去医院打点滴。

  “没有爱就没有当教师的资格,没有感情就没有从事教育的权利。”这是陈爱华的座右铭,她以自己的爱心去打动每一位学生:当寄宿生生病发烧时,她像母亲一样照顾他们,监督他们吃药,安慰他们;当单亲家庭的孩子闹情绪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心,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他们。

  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从1986年至今,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女教职工等等荣誉数不胜数、1996年至2009年连续14年获校级先进教师称号、2006年度温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今年更是获得了省春蚕奖。

  蒋丽蓉

  温暖众多孩子的心

  1996年,年仅19岁的蒋丽蓉师范毕业后,满怀憧憬地回到了母校海安中心小学任教,这一教便是14年。不争名利的她,经同事票选、学校举荐,今年获得温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她爱自己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她管理班级有一套。”在同事的眼中,蒋丽蓉不仅关爱学生,且在工作中开拓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她的“报喜鸟”家访方式、“唤醒”激发潜能策略,获得教师们的好评。

  蒋丽蓉的学生非常欢迎她来家访,这跟蒋丽蓉与众不同的家访方式有关,因为每次她的家访都是登门道喜夸进步的。原来,她和学生约定,如果学习有进步了,她就抽时间到孩子们家里家访,告诉家长们孩子的可喜变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转变了班风,而且还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和拥护。1999年,蒋丽蓉接了一个学习底子较弱的班级,通过这种家访方式,这个班级学生的成绩从年段最差考到年段第一。在2009年塘下学区暑期“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她还荣获“家访优秀教师”称号。

  在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蒋丽蓉还摸索出了“唤醒”的策略。这一策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学生的心田得到滋润,思想得到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下半年,她所在班中有个女生小易,不但成绩非常差,而且性格古怪。有次被班主任批评后,就跑到河边要跳河,吓得那位班主任再也不敢批评她。蒋丽蓉知道这件事后便主动了解情况,发现小易是因为父亲去世,小小年纪触到了世态炎凉,性格才发生了改变。

  第一次见面时,她就用动情的话语去唤醒小易的自尊心,告诉她在老师心中她是一张白纸,要好好描绘,就会成为一幅美丽的画。每当小易有小小的进步,蒋丽蓉就表扬她,暗示她一直是个优秀的孩子。一次,学校捐款,小易捐了自己省吃俭用的42元。蒋丽蓉考虑到她父亲去世后经济比较困难,就奖给她一本《100条裙子》和20本作业本子,并夸她和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艺术节比赛时,班级里没有孩子会剪纸,小易自告奋勇地报名,蒋丽蓉还帮她找材料,陪她练习,结果她得到了学校三等奖。就这样,在蒋老师的“唤醒”下,小易进步了,学习态度认真了,与同学相处和睦了,毕业考总成绩还提高了40多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网事
   第11版:时评
   第12版:专版
   第13版:周游
   第14版:休闲
   第15版:休闲
   第16版:广告
桃李芬芳季 感恩教师情
瑞安日报 关注 07 桃李芬芳季 感恩教师情 ■记者 薛琳核/文 孙凛图 2010-9-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