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在马屿镇河岙底村,一个信息,带动30多户村民,走上种植雷竹之路。据悉,目前该村有超过100户村民种植雷竹,一亩雷竹笋一般情况下每年能有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雷竹笋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一个点子村民受益
河岙底村种植雷竹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6年时间。不过,说起种植雷竹的起因,还有一段故事。
1992年年底,一在杭州做生意的村民回家过年,跟当时的村干部谈起,在杭州、上海等地,雷竹笋非常受欢迎,售价最高可以卖到36元/公斤,而且供不应求。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马屿镇河岙底村是一个傍山小村,以前,许多村民就种植番薯等经济作物,但效益并不理想。“当时,我们就觉得外面雷竹笋卖得这么好,种植雷竹笋一定会有市场,而且价格这么高,收益一定不低。”河岙底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木说。
村里干部商量后,决定种植雷竹笋,并马上张罗承包了40亩地。据介绍,刚开始,只有几位干部打算投资种植雷竹。后来,村民们听说雷竹笋的经济效益后,也纷纷响应。你2分地,我3分地,他1亩地……最后,共有近30户村民参与了投资。
1994年,村里组织人员赶赴杭州,以每株10元的价格,购进了近1000株雷竹苗,可种植40亩左右。
上门收购不愁销路
“到了第三年,雷竹就有收成了,但由于不熟悉技术和疏于管理,收入并不多。”该村最早种植雷竹的村民之一章玉魁回忆。据了解,雷竹是一种生长较快的竹种,第三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到第四、五年就进入丰产期。
章玉魁说,雷竹也需要细心照料,除杂草,耕山整地,施肥……同时,适宜的种植环境也非常重要,土质松软的黄泥最适宜种植雷竹。
随着村民种植技术的成熟,收成越来越好,河岙底雷竹笋的知名度也打开了,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出来。“由于雷竹笋口感好,附近的村民专门上门收购,然后再拿到镇上菜市场里卖。”章玉魁说。
据了解,雷竹笋外观色泽鲜亮,肉色白净,口感鲜嫩甜脆,在当地市场比较有竞争力。
随后,该村种植雷竹的村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了。据介绍,该村目前有100多户村民种植雷竹,种植面积达100亩左右。
“虽然现在雷竹笋价格比以前低了,但是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今年大概有4000元的纯收入。”章玉魁说,自己种植了1亩多,去年销售价格约14元/公斤,最低的也卖到8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