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突!”,在塘下、莘塍、汀田、飞云等乡镇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能听到这种刺耳的声音。脆弱的“身架”在有规律地震动颠簸中,疾速穿梭于人群中。这不是机动车却似机动车,它就是非法安装了动力装置(俗称马达)的人力三轮车。
近年来,随着瑞安城区的拓展及乡镇营运市场的急剧扩大,一批又一批非法安装了马达的人力三轮车涌现,遍布在全市各个角落,并非法参与营运。这几年,更是泛滥成灾。市交警部门每年查扣并分解这类三轮车的数量高达5000辆左右,但它们很快又会“死而复生”,奔驰在道路上。
它们,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5千多辆动力三轮车在路上
前日上午,在塘下镇韩田村菜市场附近,五六辆人力客运三轮车正在候客。不过,与普通人力三轮车不同的是,它们的车架上均挂着一个装有液体的塑料壶,车架下方安装着一个小马达。一名母亲一手提着菜,一手牵着约5岁男孩的手,毫不犹豫地上了一辆车。很快,“突突突突”的马达声响了起来,三轮车快速启动,车后方冒出一股黑烟,迅速钻进人流中。
据韩田村一村民介绍,这里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路面上都会穿梭着大量的马达三轮车。据他估计,在该村行驶的动力三轮车至少有上百辆。它们已成为一些村民及外来务工者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
据了解,动力三轮车不只是韩田村独有,在全市各乡镇都存在同样的情况。在调查中,记者在莘塍、飞云以及高楼等乡镇几乎都能看到它们载着乘客,飞奔在大街小巷,甚至在交通管理较为严格的市区也常会看到它们的身影。
“很严重!很泛滥!”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潘利明说,目前,我市登记上牌的人力三轮车5000多辆,但据初步估计,全市各地的“白卵”人力三轮车并参与营运的至少有1万多辆,其中近50%以上非法安装了动力装置。以老城区为例,老城区登记上牌的人力三轮车只有572辆,但有近2000辆“白卵”人力三轮车在“浑水摸鱼”,其中近千辆装了动力装置。
据介绍,这数据只是针对非法参与客运的动力三轮车的统计。如果加上货运或者自家使用的动力三轮车,数量还得上升。
根据分析,这些装了动力的人力三轮车不仅集中在塘下、莘塍、汀田、飞云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而且马屿、陶山、高楼、湖岭等山区半山区乡镇中也十分普遍,这些人力三轮车所使用的马达多用柴油。在市区则主要集中在上望、东山、潘岱等街道,马达多使用电瓶启动,较为隐蔽。
这些人力三轮车非法加装动力装置的原因很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可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但驾驶、乘坐这种动力人力三轮车,非常危险,同时也时刻威胁着其他人的安全。
高压打击也难“灭绝”
“它们是流动在道路上的定时炸弹!”潘利明说,由于绝大多数非法马达三轮车驾驶人的驾驶技能无法保障,加上此类车辆装载能力、行驶速度与制动性能等安全技术要求不相符合。这些车的车速和摩托车相似,刹车却是三轮车的刹车,直接用橡皮刹在钢圈上,性能很差,遇紧急制动时容易出现刹车失灵,且这种车机动、人力可以互换,在转换时也容易出错,极易引发事故。同时,这些驾驶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十分薄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马路等违法交通行为十分常见。
据了解,2008年,市政府为整顿动力三轮车等交通安全“毒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小车”管理的通告》,组织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交警大队作为打击动力三轮车的主要力量,近3年来耗费了大量的警力物力。据统计,2008年,该大队共查获并解体“白卵”人力三轮车11503辆,收缴三轮车动力装置6200匝;2009年,查获并解体“白卵”人力三轮车10167辆,收缴动力装置4637匝。今年1至8月,查获并解体“白卵”人力三轮车3459辆,收缴动力装置4145匝。
不过,从这个数据上也可看出,动力三轮车在如此重打之下,每年依旧还有这么多辆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根据有关规定,目前警方打击非法动力三轮车,只能采取扣留车辆的单一行政处罚措施,而目前在我市动力三轮车非法营运者90%以上为低收入的外来人员。这几年,这些人更是呈现“组织型、信息型、暴力型”趋向,一些外来人员纠结同乡聚集在城郊结合部或乡镇,暴力对抗交警检查和处罚。今年以来,交警在执法中已遇到5次暴力抗法,致使多名民警受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打击动力三轮车的难度。
市场需求滋生不死“小强”
“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冒险。”潘利明认为老百姓出行的市场需求,无形中给动力三轮车提供了生存条件,这也是我市动力三轮车屡禁不止的最主要原因。
“我不坐这车,怎么出行呀?”家住马屿镇村口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该村离集镇约4公里,可村里到镇里没公交车,路过的乡郊车班次也很少,一旦有急事,就只能靠乘坐动力三轮车出行。但在当地很难寻到一辆纯靠人力的三轮车,即使有,对方也不愿意踩这么远或要价很高。
陈先生的遭遇在我市乡镇十分普遍。据了解,随着全市营运市场的发展,现有的营运能力已逐渐不能满足市民外出的需求,在高峰期时,运力不足的情况更是十分突出。在公交系统不完善、又未增加营运车辆的情况下,动力三轮车就有了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
据塘下交警中队民警介绍,近几年,随着塘下镇区域的扩展和经济发展,出租车少、公交车线路不发达等公共交通缺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很多人力三轮车因路程远不愿接生意,村与村之间的出行已成为一大难题,于是,很多村民尤其是外来务工者都选择了相对价格便宜又便利的动力三轮车。
同时,相对低廉的成本,也是动力三轮车屡禁不止的一大原因。据了解,一辆“白卵”动力三轮车目前的市场价格在1000元到1200元,而用这种三轮车载客的月收入通常在2000元至4000元,一辆车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左右就可收回成本。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车夫在车辆被查扣后很快就能再买回一辆营运,陷入了 “被查扣解体—再购买拼装—再次被查扣解体—再购买拼装”的恶性循环。
潘利明认为,要彻底整治我市动力三轮车,一方面需要工商、交警等相关部门长期密切配合,从其销售、改装、营运等综合打击,交通等部门则要尽快完善公交系统。另一方面则需要市民的配合,意识到乘坐的危险性,自觉拒绝搭乘。
若撞车,乘客会被抛出5米远
乘坐这种动力人力三轮车到底有多危险呢?
前日,记者曾在飞云镇亲身体验了一把。刚坐上三轮车,车夫用脚使劲一蹬,车底处就传来一阵噪声,车子就像脱缰的野马狂奔起来,耳边传来的是“呼呼”的风声,即使在较平坦的水泥路上,还是感觉车子抖得厉害,似乎自己随时有被甩下车去的危险。车夫却很悠闲,只见他穿着拖鞋,两条腿悠闲地架在车头架上,还腾出一只手接听电话。短短的1公里,记者的背脊处已被冷汗浸湿。
潘利明也列举了乘坐动力三轮车的危险性。他说,目前在我市装了动力的人力三轮车最高时速能达到40千米,但它们车架简陋,未有汽车内的安全气囊或安全带等保护装置。以这样的速度行驶,一旦撞上静止物体,驾驶者及乘客就很可能被抛出车外五六米远,致人重伤或死亡。如果与行驶的汽车发生相撞,情况将更加严重。同时,那些安装了柴油发动马达的三轮车上都悬挂着塑料壶,没有任何防护装置,一旦漏油着火,极易引发爆炸或起火等意外,在今年8月23日莘塍镇南垟大桥上,轿车与动力三轮车相撞后引发大火的事故就是典型案例。
据交警部门统计,去年我市因动力人力三轮车、正三轮摩托车等引发的事故高达47起,造成7人死亡;今年1至8月,已引发事故29起,其中2起动力人力三轮车事故中造成2人死亡。这还不包括一些动力三轮车在发生小事故后,私了或者担心车辆被查扣而不敢报警的。
同时,潘利明提醒市民,这些动力三轮车都未上牌,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和备案,无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一旦发生事故,因车子本身是非法的,这些车夫大都选择扔下乘客,仓皇逃走。即使没有逃走,但车夫大多较为贫困,基本上无力承担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乘客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他呼吁市民绝不能因贪图乘价便宜等,而将自身生命安全陷入危险境地。同时,他也希望市民能自觉监督和踊跃举报非法动力三轮车的违法、违规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