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苗苗
为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市,我市按照 “三定一创一保”(定单位、定职责、定区域,创文明、保达标)的要求,实行社区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对全市85个市级部门单位均划定了相应的文明创建责任区块。同时,将社区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市级机关部门、相关街道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予以督促落实。自4月份开展以来,各单位共承诺帮扶资金80万元,一大批市民关切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深入宣传
提升市民素质
市民的素质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各结对单位在互动过程中把提升市民素质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以增设宣传栏、举行座谈会、开展文明劝导等为载体,促进文明养成和素质提升。
结对单位着力加强社区宣传阵地建设,市计生局、新区管委会、市盐务局等单位帮助社区增设宣传栏和文化宣传长廊,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市民政局、安监局、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结合老城区特色,帮助殿巷社区开展文化长廊建设。
各结对单位积极组织职工干部联合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和扶贫帮困活动。志愿者戴上了文明劝导队志愿者牌、慈善义工手套和帽子,发放文明行为倡导书,发送不文明行为温馨提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保持家园整洁、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队伍当中。沙堤社区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协作办在瑞安剧院举办了“加强文明共建,构筑和谐社区”文艺晚会,并举行了沙堤社区文明劝导队成立和宣誓仪式。市教育局组织安阳学区和5所学校共建开展创建宣传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志愿活动。
据了解,各文明劝导队结合我市评选出的“十大陋习”,对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引导市民改陋习树新风,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对乱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发放交通安全文明提示卡,有效规范交通秩序。
加强互动
助推文明创建
结对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进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进社区,提升社区文明创建水平。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和东门社区共同组织开展“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放游客维权宝典和旅行社条例300多份,引导居民选择健康文明的理性消费模式。市环保局深入西门河头社区邀请社区居民代表、老协代表等,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发放环保袋、环保宣传手册,宣讲生态文明知识。市科协将投资4万元在进源社区建造集体育活动、群众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健身科普走廊,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并帮助做好科普示范社区的提升工作。市检察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此外,结对单位在节日期间与社区居民开展“棕叶飘香迎端午”、“七一党日”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孤老病残定期开展送温暖服务,走访慰问了社区的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等,并组织医生为社区人员进行免费义诊。
破解难题
改善社区环境
针对部分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结对单位加大帮扶,着力破解社区建设难题,协助改善社区软硬件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旧城办、市人民法院等单位帮助落实社区健身器材、音响设备等,并争取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紧张问题,协助解决社区的实际难题。针对之江社区部分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问题,市委组织部要求社区两委干部认真物色好业主委员会的合适人选,组建成立业主委员会,从根源上解决“无人管”的问题,有效提升社区的综合管理水平。
针对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形象差问题,市委宣传部、市政协办公室等单位落实解决社区路灯损坏、下水道阻塞、线缆混乱,道路破损、存在卫生死角等具体问题。市旧城办出资修补东海商住广场路面,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得到了破解。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市广电和市安监局等单位加大投入,帮助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
环境是社区的“脸面”,是社区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市财政地税局着力帮助祥云社区解决“牛皮癣”顽疾,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拉网式清运居民堆放建筑垃圾上百吨,还社区清洁模样,得到了居民广泛称赞。市政园林局积极做好修补道路、绿化环境、维修公厕等工作,切实改善社区环境。市文明办协调有关部门开放之江社区闲置公厕,做好塘河南路绿化。市农办、市水利局、市质监局等单位在创建工作中帮助社区解决了一些创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