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实验小学 林含章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孝”又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何为“孝”?孝敬父母,就是要懂得感恩,对养育过我们的父母给予报答。这本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事。然而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提高了,但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反而将这一古老传统渐渐遗弃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介子推和舜孝敬父母的故事,那时候的古人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而处在高度文明社会,拥有电视机和电脑的我们,做到“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了吗?
不难发现,现在的成年人更关心的是股票、房子、车子、妻子,还有孩子,又有多少人能想到父母?想到去给他们倒杯茶、捶捶背?我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写一个老母亲送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到城里工作,儿子的薪水涨了,给老人家邮寄的钱一年比一年多,却一年年推说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回老家。他们忙的是什么?他们有时间和朋友去聚会,请上司去喝酒,难道就没有时间去看望看望守在家门口等待儿女归巢的父母吗?父母们也许不需要钱,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儿女的一句关怀的话语,捧上的一杯暖人心腑的茶。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做不到?
成年人的言行思想,同样也影响了下一代孩子。你看校门口给孩子送红领巾的家长比比皆是,又有哪个孩子能对父母说一声“谢谢”?再看家里,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帮他们辅导功课,帮他们洗衣服,又有哪个孩子肯帮父母洗洗碗?孩子们甚至把顶撞父母当作有勇气的表现。《温州都市报》上刊发过一则新闻:一个家庭主妇在百货店里按照儿子列出的一张零食清单正满头大汗地采购零食。儿子在电话里强调零食必须买他所指定的牌子。那个母亲急得团团转。当母亲告诉他有一种薯片买不到时,周围购物的人都听见了电话里传来的大叫大嚷声。如此行为令人痛心疾首。舜在9岁时就开始照顾父母,我们又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到了哪里去?
其实“孝子”也还是有的。我们即便住在城市里,也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送葬队伍在街上走过,还伴随着锣鼓喧哗声,搞得鸡犬不宁。如果你认为这些人的儿女都是孝子孝女,那么你多半儿想错了。这些热闹的排场都是为了显示儿女的“孝顺”。实际上他们在老人生前几乎从未关心过他。
鸦反哺,羊跪乳,连动物们尚且懂得孝道。那么作为万物之王的人类呢?难道我们连动物也不如吗?“孝道”不是纸上谈兵,孝道必须要我们付诸行动。去给父母倒一杯暖心的茶吧,相信你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之后,会更理解“感恩”一词的含义。
瑞安市实验小学 李一锋老师点评:对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为小作者叫好,年纪尚小,却是大胸襟,大道理,在紧张短暂的比赛现场,洋洋洒洒,对千年中国孝道如此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可见小作者的敏锐与功底。何为“孝”?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给予报答。小作者言简意赅,却字字真言,感恩,报答,本应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成大,不计回报——他们的恩情,孟郊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又如小作者所言,孝敬父母,随着时代物质的丰盈,嬗变成“钱孝”,“关怀的话语”、“团圆的甜蜜”,成为父母的奢望。然而父母呢?多少家庭,为孩子,忙碌奔腾,呕心沥血,心甘情愿成为“孩奴”!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于是,孝,只成了一种“美谈”,一种“佳话”。如果小作者在阐述时“用典”更严谨一些,读者读来会更加痛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