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忆
中秋未至,月饼先红。超市里散装的、盒装的、筒装的月饼早就开始诱惑着我们了。然而,我觉得,这些月饼都不如母亲做的月饼。
母亲做的月饼,馅不会放很多,皮倒是不少,母亲还把这月饼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酥月饼。
要做月饼,还是得先制好糖浆。母亲用砂糖兑进少量的白开水后,再挤一个柠檬的汁,然后放进锅内。母亲先用大火把糖水煮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熬,直至糖浆成了棕褐色,然后关了火,再加进一点点小苏打。这时,我就用筷子搅拌,直至糖浆涌起了很多的泡泡。
制好糖浆,就开始准备做饼皮。母亲倒出一些低筋面粉,倒进了糖浆,再倒进一些食用油,慢慢地用筷子搅和,搅到一定程度时,母亲就用手搓揉面粉,直至粉皮的软硬度适中,皮面光洁,开始拿擀面杖,把面皮擀得又薄又大。
母亲做月饼用的馅,大多是就地取材。她把去皮的冬瓜切成小丁,用糖浆腌,再将蜜饯、芝麻、果料等切细剁碎后搅和一起,加进些许糕粉拌匀。
皮制好了,馅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用皮把馅给包起来。包馅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活儿,实则不容易。不过,母亲的手很是灵巧。偌大的饼皮,母亲会先擦上一点油,再把饼皮折叠成好些层,再用擀面杖擀开,再折,再擀。擀得差不多了,母亲再把叠有多层的皮儿拢在左手手心里,然后用勺子挑上少许早准备好的馅儿放在其中,把手心一窝,馅儿便被“缠”在里面了。母亲再拿右手,把皮儿轻轻一旋,馅儿完全不露痕迹。母亲把包好馅儿的月饼,用双手手掌轻轻一压,便成了一个圆饼状。
月饼成了圆饼状,也算是成型了。母亲便把这些月饼放进烤箱烘烤,经过一段时间的烘烤,月饼就可以出炉了。待月饼凉后,酥月饼便大功告成了。
吃着母亲做的酥月饼,皮儿多,馅儿少,形状上是比不过超市里买的精美月饼,但不会太甜,也不会太腻。我们在吃母亲做的酥月饼时,总是一层一层儿地慢慢剥开来。用母亲的话来说,这是在打开一层一层的思念呢。谁说不是呢,中秋佳节,游荡在四方的我们都回到了老家,或听母亲述说家中的情况,或向母亲汇报我们在外的情况,这不就是在把思念给一层一层剥开吗?真想不到,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母亲,能够说出这么有诗意又有哲理的话语来。
中秋佳节,我们吃的是母亲做的酥月饼,更是在品味着一种家的温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