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生、李永琳、黄世权、董陈健、施贤桂、吴福生、王海风、王微微、李海峰、王星南,这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而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报昨日第4版、5版刊发的《以道德的力量传递感动》一文,引起不少网友和热心读者的热议,他们纷纷表示,道德引领社会精神的文化,道德模范就像一本书,能让人读懂道德的真谛;他们就像阶梯,扶助人们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升华人生价值。
网友“沐浴春风”:看了他们的事迹,心中充满着对善良的人们的崇敬之心。平凡的爱心,因为有了恒久的坚持而显得伟大。
网友“老穷了”:道德引领社会精神文化,当一个社会失去了道德方向,处处都突破道德底线,那离崩溃也不远了。
网友“在路上”:我们不需要做模范,只要固守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就足够了。
网友“墙角一根草”:道德模范就像一本书,他们的身上,能让人读懂道德的真谛;他们就像阵阵春风,可以把人吹拂得神清气爽;他们就像阶梯,扶助人们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升华人生价值。
网友“天涯人断肠”:如果我们活在一个道德水平很高的社会里,每个人都道德高尚,那么我们还需要模范吗?
网友“小黑”:其实人性都是相通的,只要你我心存善意,谁都能当道德模范。
网友“水岛真”:我们每天都接受道德检验,只有检验来临时,才能体会到坚守道德的艰难,我们才会知道那些道德模范的伟大。
网友“Rainbow”:10位道德模范半数以上是农民,或许因为他们的想法和生活更纯粹些。像孝敬长辈的3位模范,放到城市里,有谁能做到这样的无微不至?我觉得,不仅仅是学习他们的优良美德,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的行为。
网友“天涯游客”:我住的小区内就有这么一位敬老爱亲的大孝子,他母亲住在“两千六”,他每天都给母亲送饭送菜。他们家有兄弟姐妹8个,可他几乎包揽了照顾老母亲的事,是我们小区里有名的孝子。
网友“海阔天空”:社会进步就是人的进步,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网友“yeohyi”:朴实中出感动,平凡里见伟大,正是这10位道德模范的真实写照。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照顾你身边的亲友,向困难的朋友伸出援手,只要有心,你我都能做到。
网友“莉莉周”:“讲道德、做好人”,多么朴实无华,却是获得温暖和快乐的源泉,我要像他们那样生活,在奉献社会中获得快乐。
网友“京都”:道德模范有显著的示范作用,任何社会都需要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但是,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只是扬善,只能向人们彰显道德的内在性,起到道德的教育作用,而不能抑恶。后者必须通过法的强制性而实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看到了道德模范示范作用的限度,把这种作用与法的作用有机地结合,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公共环境,就能提高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否则,有可能使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流于形式。
(杨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