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火除湿两手抓
夏季燥热已渐渐退去,一些秋季常见的烦恼也接踵而来。湿疹、手足癣、脚气等,让人在享受早秋带来的凉爽快意之时,肌体却在背地里“湿痒难耐”。
是什么原因让肌肤饱受湿痒之苦呢?专家认为,这皆源于“湿”。
人体“潮湿”。人体脾脏喜燥恶湿,而早秋时节,天气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下,脾胃功能自然降低,人体的耐受性也随之减弱。
饮食“潮湿”。人们常说,秋季饮食讲究“润”字。所以,立秋以后,很多人就开始大量食用百合、银耳、莲子、蜂蜜等。但是在外部环境潮湿、人体脾胃功能虚弱的情况下,食用“润”补食物太多的话,只会让肌体的耐受性变得更脆弱,更容易被外部的病菌所侵袭。
病菌繁殖活跃,人体机能降低,进补“湿润”食物,在三合一“湿”的状况下,湿疹、手足癣、脚气等皮肤病在早秋时节也就极易“傍”上人体。这就是为何早秋时节,一些“湿痒”之病开始“抛头露面”的原因。
眼下,秋分已过,温度适宜,不时还有几场秋雨,潮湿的天气极适于病菌繁殖,兼之人体胃肠功能经盛夏消磨,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因此,此时饮食还要把好食品卫生关,严防病从口入。
早秋时,饮食应以健脾利湿为主,而不应该过多“润”补。饮食中应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食物,煮粥食用,以助脾胃运化。
进入晚秋,天气开始多风,变得干燥,人容易出现喉咙干燥、嗓子发炎等症状,这时应该预防秋燥,进行“润”补。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酸甘化阴,宜进食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芳溪)
本栏目特邀主持
瑞医营养科主任
戴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