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4版)
管理之惑
透过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质是诚信缺失,是投标人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而对诚信肆无忌惮的践踏。尽管这几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对各类市场失信行为有所遏制,但是整顿有形建设市场仍任重而道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查处难是一个因素,手段隐蔽、做假高超、共守秘密,还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客观上造成招投标领域的案件查处较困难。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管理的缺位、不到位上。从业主单位来看,原先大楼谁来盖、材料买谁的,都是自己说了算,虽然有廉政风险,但责任心自然会强一些。现在实行招投标制度以后,认为中标企业反正不是我定下来的,所以好管管一管,不好管就不去管了。同时,也有一种怕麻烦的心理,发现问题以后怕来来回回延误了工程进度,所以持一种放任的态度,不投诉、不报告、不愿管。反映到政府采购上也是一样,业主如果责任心不强,往往就会抱着一种公家东西无所谓的心态,供货验收不认真,质量有问题只骂娘不投诉。
“关键还是缺少一种顶真的精神,业主的姑息,直接纵容了各种不诚信行为。”对此,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虞利巧深有感触。他说,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每年经手的大大小小项目都有几十个,跟形形色色的中标人都要打交道,业主单位如果没有责任心,是很容易被糊弄掉的,所以指挥部的督查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确实,管与不管不一样,认真管与应付管大不一样。前面提到的平阳坑大桥的建设最近总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上个月的通车仪式上,记者遇到了负责大桥建设的省道改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戴品廉。当初,就是老戴出马把中标企业负责人“请”到了平阳坑,软硬兼施,晓以利害,最终迫使其答应收回转包自行履约。现在回想起来,老戴还是感慨万千:“施工单位为造价近千万的平阳坑大桥赔进去了400万,失信的代价是惨重的。我们不管你包几包,指挥部就是要盯紧看牢中标企业。”
应该硬起来的绝不仅仅是业主单位,交易平台能否帮助业主选择一个好的中标企业,职能部门在中标企业失信后能否给予及时而有力的打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此,施巨耀毫不避讳揭自己的短:“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的职责定位是对交易活动的监管,而交易中心是把建设、水利、交通、市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原先组织交易的这一段切过来归并到平台,标前的审批和标后的监管还是在各个职能部门,这就造成了各管一段、责任心不升反降的尴尬局面,由此导致的打击不力也是失信行为泛滥的重要原因,而离开了诚信基础的交易平台势必会沦为走程序的道具。”
创新拓路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很年轻,肯定会有不成熟的地方。而且其涉及利益,在招标、投标的博弈之中,存在许多问题。我们的姿态,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施巨耀说。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串标、围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管委办的对策是创新。
他们从评标办法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两方面入手,防范串标、围标。
首先是评标办法创新,投标资格审查从资格预审到资格后审,再到资格后审中引用多种评标办法。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入围投标人的多少,资格后审取消了报名预审环节,不再限制投标人数量,满足各项资格条件的各投标单位都可以直接参加投标。
“人多了,就很难一一串通。”管委办督查科科长奚锦巨说。该办还联合职能部门配套出台了《瑞安市外地建设工程施工与监理企业进瑞管理办法》,对进瑞投标企业实行备案制,加大挂靠成本,减少招投标幕后被少数人操纵垄断的现象。
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进了电子评标系统,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平台转型升级。据中心人员介绍,现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具有有利于规范招标工作、节约工程投资、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特别是实行资格后审后,投标家数不受限制,投标文件越来越多,工程量清单越来越厚,评标专家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凭借人工办法难以胜任。使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后,只要轻轻点击几个按钮,电子评标系统能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之内,帮助评标专家完成对电子投标文件的数据偏差审核、符合性评审、计算错误检查等辅助工作,而且电子评标系统能识别隐藏的异常情况,及时有效地提醒评标专家对投标文件中的某些数据进行关注,评标专家根据异常情况是偶尔还是故意,是人为还是巧合,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串标、围标行为。
其次是标中管理创新。目前,我市已建成容量达414名的评标专家库,专业涉及建筑、市政、交通、水利、园林、监理、勘察设计和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专家越多,抽取的随机性越大,越有利于评标工作。”张士勇说:“但是,专家多了,质量难免良莠不齐,有些不遵守纪律,随意性强。”针对评标专家不规范问题,2009年该办制定出台了《评标专家考核办法》,对评标专家工作质量实行评价考核,并依照办法规定把4名违纪违规的评标专家清出专家库,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评标专家素质提高。据交易中心建设交易部主任陈贤朗介绍,在新近的塘下镇罗凤中学田径运动场工程项目评标中,评标专家就是从细微的异常中发现了串标现象。
为了提高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质量,有效消除为串标围标提供便利的隐患,该办还出台了《瑞安市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质量管理试行办法》,对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质量实行业绩考核滚动排序制度。
在中心大厅,记者看到招标代理公司窗口一字排开,大厅显示屏上还有代理公司“排行榜”。定额以下的招标代理,业主根据中心大厅或网站上公布的“排行榜”,可以轻松选择优秀的代理机构,定额以上的招标代理实行公开采购,考核结果作为信誉加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竞争办法淘汰掉差的代理机构,让好的代理机构脱颖而出。管委办业务科副科长曹雯雯介绍,以上多项综合措施很好地遏制了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频发的势头,特别是一些大的招标项目,实行综合评审,既考虑报价,又对技术和信誉进行评价,有效地防止了串标的发生。
遏制串标、围标一靠防二还要靠打。串标、围标行为隐蔽性很强,怎么打?敢打还要巧打,要靠打击手段的不断创新。在市纪委的强力推动下,管委办从拓宽线索来源入手,首开温州地区之先河,联合我市九个职能部门发布了《瑞安市招投标违法案件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重金奖励举报人,最高奖金额可以达到20万元。他们还拓宽线索来源,注重从公示期投诉和评标现场收集,在评标室和外围都装有视频音频监控系统,细微的异常现象都能保存在监控系统中,结合投诉人的投诉线索和评标专家的评标报告,很多串标、围标现象在招标现场内就能得到有力地打击处置。
张士勇说,层层非法转包、分包是工程质量安全的一个隐患,转包、分包业主最清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最清楚,就交易平台而言,遏制此现象的关键在于施工现场和招标现场能否建立信息反馈互动平台。下一步,他们将协同职能部门加强标前、标后监管制度建设,发放业主评价反馈表,加强部门联合大检查,拓宽信息反馈和采集渠道,建立健全中标企业诚信档案,并且规范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的运用,给诚信者更大的空间,让失信者付出更大的代价。联合职能部门探索建立健全押证施工、更换备案、指纹打卡、限制投标等制度,积极构筑招标现场和施工现场“两场”互动,优良中标企业库和不良中标企业黑名单库“两库”互补的招投标诚信监管网络。
对供货商的不诚信,管委办也有创新妙招:推行了标后管理标签制、协助验收制和标后跟踪回访检查制。所谓标后管理标签制度,指凡通过政府采购的商品都有“身份证”,每样采购的商品都张贴统一标签。该标签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设计制作,标签内容包含供应商公司名称、货物质保期限、售后服务电话、政府采购中心经办人、监督投诉电话等。若供应商在交货时没有张贴标后管理标签,每发现一次将记录不诚信行为一次。“标后管理标签制既是对诚信供应商的宣传,也是对不诚信供应商的监督。”张定武说,通过这一管理制度的实施,便于采购人及时便捷地解决采购货物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不会因为采购具体经办人更换而使售后服务无法落实。政府采购项目验收协助制,则是以我市现有评审专家库专家为基础,吸收未中标供应商组成验收专家组,受采购单位邀请专门对采购货物进行“挑刺”。此外,加大以诚信为主题的政府采购项目标后回访检查频率,及时查处各类以次充好案件,并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大幅度提高供应商的失信成本。
走出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回顾所见所闻,记者收获匪浅感慨颇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市场不是很成熟的环境下,能够在迷惑中探索,在创新中奋进,值得欣喜和赞赏。“帮助业主单位选择守信的中标单位是交易平台的应尽之责,但是就交易管交易显然不是上策,只有向标前、标后延伸,联合职能部门和业主落实网格化责任,实现一体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守信者得实惠、失信者失市场的目标。”施巨耀的话,让我们对平台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