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瑞安“打的难”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市民对增加出租车数量、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昨天本报第4版刊发的《瑞城“打的”越来越难 百辆“的士”将投放市场 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听证会昨举行》一文后,引起本报网友及市民的关注。大家认为,此举深得民心,但也担心这百辆车投放后,能否达到改善当前瑞安出租车现状的预期目标。
网友“冰哥哥”:早就该增加出租车运力了。这几年在瑞安打的越来越难,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等半个小时也打不到出租车是经常的事,十分不便。希望这次增加运力后,能缓解这一问题。
网友“肥囊囊”:不只是“打的难”,瑞安出租车车况差、不打表、乱提价等情况也十分普遍。出租车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希望这次百辆出租车投放市场后,能抓好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并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形象的提升。
网友“花枝招展”:我觉得造成瑞安出租车管理难、服务质量差的根本原因还不在于运力的多少,而在于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权归属机制上缺陷。据我所知,瑞安的出租车主要有四者关系:车主、挂靠企业、中介、驾驶员。车主只收租金,其他什么都不管,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大多数企业没自己的出租车,由车主挂靠,只收费不管理;中介不但收取高额的介绍费,也是抬高租金、押金的始作俑者;最底层的是驾驶员,收入的大部分要上交给车主、介绍所、企业。而行业管理部门对直接的受益者却缺少管理手段。
网友“细胳膊细腿”:确实,以前瑞安出租车允许交易,自由转让,出租车成为投资的工具。出租车现在的经营权就达到70多万元。而经营权虚高导致经营成本过高,车主通过提高租金,转嫁成本,加重了具体经营者的负担,驾驶员只能通过开快车、拼载,以一些非法手段增加收入,导致市场的恶性循环。要想改变瑞安出租车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去解决。
网友“关门”:我觉得这次投放100辆出租车经营权的方式挺不错。以服务质量为主,结合有偿使用的公开招标,投放的出租车经营期限为5年,不得转让,还可收回等措施,能有效地防止以前那种弊端,对提升出租车的服务质量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但我也担忧,虽然此次出台了很多监督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条件,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去核定服务质量,这需要有关部门好好思量,届时别让这些监督成为一句空话。(金行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