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庄颖昶 特约记者 方孔德)昨日,马屿靛青专业合作社社员正把靛青染料装袋(如图),准备起运出口到韩国。这是我市传统纯手工炼制的植物染料——靛青首次出国。据了解,包括炼制靛青在内的蓝夹缬技艺日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靛青打入国际市场,将提高中国非遗产品在国际的知名度。
马屿靛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蓝夹缬博物馆馆长王河生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广州一外贸经销商在网上看到靛青产品后,立即来电,看到样品后定下1吨靛青膏的货单。据说韩国人是用靛青膏印染布料,并准备长期进口靛青膏。
靛青是一种生态环保型还原染料,其原料植物蓝草,在我国栽种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荀子· 劝学》篇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中的蓝,即指蓝草。
据了解,早在明清时期,靛青就是我市蓝夹缬的重要染料,且我市大量种植蓝草。据清代瑞安县志记载:靛青邑产颇多。但在半个世纪前,化工染料的兴起,使具有千年传统的靛青炼制工艺消失。前几年,我市王氏染坊第12代传人王河生利用少时学到的炼制靛青家传技艺,开始炼制恢复性生产靛青染料,并创办靛青专业合作社,种植蓝草,为当地山区农民致富创出新项目。
目前,马屿靛青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50人,种植蓝草800多亩,每年炼制靛蓝膏达50多吨,仅此项每年为村民带来50万元的收入。加上制作南板蓝根、青黛、靛蓝花等产品,合作社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王河生说,这批出口韩国的靛青膏每公斤售价11元,比国内高出1元。因靛青膏是环保型染料,在国际上有大量的需求,目前,新加坡、印尼等国客商也有意向他们购买靛青膏。下步,他们将通过宣传,加强对外沟通,把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扩大瑞安传统特色非遗产品靛青膏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