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革命烈士的诗文保存下来很少。最近读了黄少华老师搜集缉编的《革命烈士黄得中诗抄》,虽然只有短短的8首诗词,却像沉在沧海里的明珠一样光芒四射,历久弥珍,感人至深!黄得中仅初中文化程度,但其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掷地有声的铮铮铁骨,不加雕琢的文字表述,且亦符合旧体诗词格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革命文物,是永垂不朽的瑰宝。
黄得中烈士原名黄得俊。1905年出生于瑞安城区汇头,1922年瑞中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及校长。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反帝运动。1925年7月,他和林去病等一起组织“中山主义研究会”,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上级党组织批准下,他加入国民党,并当选为国民党瑞安县执委兼宣传部长,林去病当选为国民党县执委兼组织部长,他们以合法身份从事革命活动,深入群众,组织青年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迎接北伐军先头部队进入瑞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转入农村地下活动。1928年3月,任中共瑞安城区支部书记,兼任共青团(C.Y)瑞安县委书记。1929年3月在杭州被捕。1933年春,被敌人毒死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牺牲时年仅28岁。
在拜读黄得中烈士的遗诗后,笔者心潮澎湃。谨就所知所得,作些解读,与大家共勉。
黄得中的父亲黄养素,早年毕业于瑞安学计馆,是瑞中校史档案上的第一届毕业生,曾在清光绪甲辰岁考取古场算学第一名,选入府学第三名,擅长数学和易经,曾任瑞安江上及城区东南小学校长。所以,黄得中也算书香门第出身。1918年,品学兼优的他从瑞安县立高等小学毕业考入瑞中后,勤奋学习,爱好体育、文艺,热爱故乡的美丽河山,平时常与同学散步飞云江畔,攀登隆山及万松山。第一首《登隆山观海亭》诗就是这时所写的。观海亭在隆山塔后面,原称海观亭,为明代郡守郝守义所建,几经圮建,至今仍在。诗中前两句是黄得中触景生情,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从怒涛扑岸而卷起的千堆雪一般的浪花里,在他看来却能生发出春天的气息。如果有人能以山峰作笔,青天作纸的大手笔,就能把这沉睡的古老大地描绘成拂晓时一样鲜美如新的色彩来。可见,少年黄得中改天换地的抱负,是多么宏伟,艺术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其中的《忆话桑楼》和《离亭宴》的词,都是其回忆当年在话桑楼从事革命活动峥嵘岁月里的往事。话桑楼(后改名飞云阁),为当时瑞安文士聚会、休憩、吟咏之所。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地工人、学生、商人纷纷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在这革命高潮影响下,瑞安城区以黄得中和林去病为首的10来位知识青年在话桑楼成立“中山主义研究会”,学习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项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外人称之为“十人团”或“话桑楼派”。后来,他们又与东区的“宏文会”合并为“民社”。发表了《民社宣言》,提出了“打倒列强、军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政治口号。11月,黄得中由林去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话桑楼成立瑞安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瑞安小组。从这时起,黄得中便把自己原来的名字“黄得俊”改为“黄得中”,意为一定要为创立一个新中国而奋斗。这两首诗词中的“十侣”“十友”,是指当时的这些革命同志。《离亭宴》词的上半阕就是具体回忆当时话桑楼的周围环境,下半阕则是抒发烈士的革命意志和远大理想。把党的事业放入心中,在古老的大地上点燃熊熊烈火,光芒四射。对革命前途的憧憬,对社会变革的日程,都是他们谈话的主要内容。登楼骋目,胜利的曙光,已照亮中华大地!
第二首五绝《述怀》是写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城,形势十分险恶。意志不坚定者经不起考验,有的消沉了,有的叛变了。而黄得中这时虽只有廿三四岁,却已磨炼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短短的20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救国何须怕断头》、《狱中酷刑后作》和《示家人》等3首,则是烈士被捕后在狱中写就。在受敌人酷刑逼供后,他回到牢房,忍痛把刑审时答辩的话都写下来。后来,他把这些诗词一起,缝于衣缝里。直到1935年,他的胞弟黄德炯去杭州陆军监狱把他和同时牺牲的沈桂青两人的遗骸运回瑞安安葬时,在带回的沾血夹衣缝中才发现这份辩护词和几首诗词。在1976年,黄德炯将这些遗物委托远房侄儿黄楣焕交给西山烈士纪念馆保存。
坚守在黄得中心中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是任何恐怖和酷刑都无法动摇的。因此在最艰难时刻,仍能看到“红白终将分胜负,光明星火照神州!”仍能以自己的“铮铮骨”,来笑对凶魔的“带血刀”!仍能以乐观、必胜的口吻从容地告诉家人“神州遍插旌旗日,家祭毋忘慰我颜。”
最后《咏梅》这首词,黄得中选择《霜天晓角》词牌,真是妙极了。梅花,正是霜天里的号角,它预告人们:春天就要来了。鲁迅先生的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社会主义新中国终于诞生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今天,我们重读烈士的遗诗,虽然觉得有些沉重,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增加继续前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力量。
附:《革命烈士黄得中诗抄》全文如下:
一、登隆山观海亭
观海亭边望眼真,怒涛扑岸雪生春;山峰作笔天当纸,欲绘江河晓色新。
二、述怀
素有英雄志,刀丛觅大同;
拼将一颅血,换取战旗红。
三、救国何须怕断头
刀枪剑戟血如流,救国何须怕断头;红白终将分胜负,光明星火照神州。
四、狱中酷刑后作
唤起工农斗志豪,崇高理想勉吾曹;熊熊烈火铮铮骨,岂惧凶魔带血刀。
五、忆话桑楼
携来十侣此曾游,互励奋争求自由;鼎定千秋传马列,镰锤始起话桑楼。
六、示家人
碧血雄心一寸丹,身亡未易地天寒;神州遍插旌旗日,家祭毋忘慰我颜。
七、离亭宴·与去病等十友话桑楼相聚
一带河山如画,帘外草花低桠。湖面篷舟轻荡桨,风物清新潇洒。岸柳拂涟漪,掩映窗台庐舍。心际镰锤旗挂,大地火星光射。多少世间兴废事,尽入桑麻闲话。骋目倚层楼,天曙曦笼华夏。
八、霜天晓角·咏梅
严寒料峭,先报春来早。占断百花声誉,凛霜雪,多清俏。
玉枝姿伎佼,琼苞香袅袅。欣与竹松称友,慕气节,堪吾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