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项颖
“最近身体不适,朋友介绍我去安阳路一药房看中医,看完中医后开了很多中药。结账时药房销售员顺手加了一瓶螺旋藻给我,说是要将保健品掺在中药里吃,不然没效果。第一次看中医,心里没底,考虑之后还是买了。事后跟亲友说起,大家都说曾碰到这样的情况,药房人员将保健品搭在中药内销售,‘忽悠’市民。”昨日,刘女士打进本报市民热线66886688反映。
卖中药时
顺便推销“保健品”
昨日,记者以看中医为名走访了市区几家药房。在安阳路某药房,几位市民正在等待看中医。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医师正在给黄女士把脉。把完脉后,老医师将黄女士的身体状况讲述了一遍,开了一张药方。黄女士拿着药方急急忙忙去抓药。
药房销售员利落地包好5袋中药后走进药品区,拿出一盒绿颜色的药品,对黄女士说:“这个要配合中药吃,早晚各一粒。”记者近看,药品的盒身上标注着:保健品。
黄女士婉拒,但销售员一再强调要服用这个保健品才会有效果,不然中药也是白喝。被“恐吓”之下,黄女士只得掏钱购买。
记者注意到,好几位看诊的市民在取药时,药房销售员都会将不同的保健类产品与中药一起卖给市民,并且“无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
应对“圈套”
市民自有办法
“他向你推荐保健品,你如果直接拒绝,中药的价格就会提得很高。”市民夏女士说,她一年要看好几次中医,每次买的中药成分都差不多,但偶尔价格相差近半。
“我曾拿药方去亲戚家的药房抓药,对比之下,价格竟差了3倍,简直是暴利!”家住风荷花苑的周女士气愤地说。
采访中,有经验的市民说,如果是在药房看中医,最好是看完中医拿着药方直接走人,去正规的医院药房购买中药,价格不只实惠一点点。
“其实这也算是业内潜规则,知名中医看诊,只赚人气不赚钱,普通的药品各大药房都有,利润空间很小,提高中药价格和销售保健品才能真正赚钱,为了‘生存’,药房也是‘迫不得已’。”一位药房工作人员透露,不少药房都是如此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