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钟爱的柿子终于上市了!”近日,柿子丰收上市,大大小小的水果摊前都摆上了红彤彤的柿子,十分惹眼,不少“柿迷”开心地大饱口福。
昨日下午,记者跟随市农林局工作人员来到十八家农贸市场,对在售的柿子取样。市农林局农产品检测中心副主任吴小雄表示,现在市面上的柿子基本上是外地的,本地柿子尚未批量上市,往年的农残检测情况良好。
催熟柿子不够香甜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一些水果商铺,几乎家家均有红彤彤的柿子在售。在马鞍山路一家水果超市内,有3种不同品种的柿子。店主介绍,大红扁柿产自桂林,个头稍小的小红柿是安徽的,门口摊上的是本地柿,每公斤售价分别为12元、10元、6元。“本地长柿现在还比较少,可能还要过几天。”店主说。
大多数水果摊主说,现在正是柿熟时节,很多顾客来买水果时,都会买几个柿子尝尝鲜。
柿子施农药多吗?为什么自家“捂熟”的柿子颜色没有这么红透?外面卖的柿子是否加了什么东西?听说柿子有用催熟剂……采访中,一些市民有不少疑虑。
家住马屿的洪女士曾做过柿子批发生意。据她透露,这个时期的柿子基本上是外地的,为了方便储藏和运输,果农采摘的是尚未成熟的柿子,批发商会将催熟剂用水稀释后放置在脸盆里,把又青又硬的柿子逐个蘸过后储藏。“自然成熟可能需要一个多星期,但用过药水后只要两三天就变红变软了。”
对于市民担忧的催熟柿子,吴小雄说,目前常见的催熟剂是乙烯利,其释放出的乙烯可以使柿子迅速成熟。其实柿子本身也含乙烯利,它是一种内源性激素,而用于催熟的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微量摄入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若商贩在催熟过程中大量使用,人体长期食用残留过量的果实,则会干扰体内分泌系统,危害健康。“如果柿子颜色鲜红,而味道不够香甜,可能是催熟过的。”吴小雄说。
医生:柿子营养好,需科学食用
“昨天下午一口气吃了10个柿子,要不是刚吃了点心,还停不下手呢。”家住汀田的张先生说,柿子是他最喜欢的水果,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买上几斤。虽然现在价格有点贵,但若不把握机会,过了这个时候就吃不到这么可口的柿子了。
林女士也是个“柿迷”,然而因为患有胆结石,她与柿子“无缘”。前几天开车经过马屿,看见树上挂满黄里透红的柿子,她“忍无可忍”,豁出去买了几斤,解解嘴馋。
“吃了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不知不觉吃了近1斤,结果疼痛难忍,被送到了医院。”林女士说。
对于林女士的情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金晓昇医生分析,由于病人患有胆结石,影响了胆汁分泌,加上过量吃柿子,加大了消化系统的压力,才会引起剧烈疼痛。
“柿子含有丰富的糖分、果胶和维生素,科学食用,有良好的清热和润肠作用。”金晓昇说,但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柿胶,在空腹情况下,柿胶遇酸就会在胃内凝聚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形成“胃柿石病”,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甚至呕血等症状。
“未成熟的柿子中鞣酸含量更高,所以建议市民吃熟透的。另外,有些市民觉得剥柿子皮太麻烦,用水清洗后直接食用,这种吃法不科学,因为绝大多数鞣酸集中在皮中。”金晓昇说,柿子最好不要与鱼、虾、蟹同食,因为它们都属于寒性,对胃的刺激性较大。而且鱼虾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会与鞣酸结合凝固成块,也会导致胃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