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友热议自费出书
自娱自乐
但也要量力而为

  自掏腰包出本书,自娱自乐。10月14日,本报第7版刊发了《夕阳染霞分外红 浓墨丹心一卷书  瑞城兴起老年人自费出书热》一文后,引起本报不少网友和读者的热议。有网友认为,对于有闲有钱的离退休老人来说,出书是件好事,不仅让他们有了精神寄托,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有不少网友提出反对意见,有些老人为了出书,不惜节衣缩食,拼命省钱,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这样一来,出书非但不能让他们身心愉悦,还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并不可取。

  网友“漫漫人生路”:前几年流行中青年出书,现在又轮到老年人了,这流行也像是会传染似的,挺有意思。我觉得出书这事吧,完全得看个人的想法,他们觉得有必要出,那就出呗,反正是自己掏腰包。像我们单位,就有好几个同事都出过书,然后逢人就送一本。我觉得他们出书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来为了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成绩或回顾经历,二来多多少少可以出点小名。

  网友“夜夜磨菜刀”:我觉得这是生活富裕之后的必经之路,说明人们正从最初注重物质层面向注重精神层面过渡了。我也收到过好几本同事、熟人送来的书,虽然收到书的时候会夸赞几句,但过后就扔在书架上沾灰了。我觉得,这种书没有几个人看,即使看也不会仔细,随手翻翻罢了,想想觉得挺对不起送书的人。这种书对于作者的意义远远大于读者,我们这些收到书的人,一不留神就成了别人收获成就感的道具了。

  网友“映日荷花”:我家的书柜专门有一层放瑞安人出的书,其中有一些书纯粹是作者大半辈子的经历和总结,坦白说,文笔不咋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袒露在亲朋好友面前,也是给晚辈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窗口。有时翻翻也挺有意思。

  网友“乖乖小皮”:最近几年个人出书越来越普遍了,尤其是一些退离休老干部和文学爱好者。而且现在出书又很方便,几千元钱就可以买一个书号,两三万元就可以出一本书,这对于有钱的瑞安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老人们有钱有闲,找点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我觉得这事挺好,但也不能太盲目,我以前曾听过有个老人看别人都出书,自己也眼红,但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为了能圆出书梦,他不仅节衣缩食,甚至还撑着病体去打工。

  网友“HELLO KIKI”:我也觉得凡事都得量力而为,不能盲目跟风。尤其是像现在,如果不是通过正规的出版途径,最终被骗钱财的事也不是没可能发生。所以奉劝热衷出书的老人还是悠着点,多长个心眼。

  记者:赵本山有句经典的小品台词:“看书都看不下来写啥书啊……你要写《月子》,我也写本书,《侍候月子》,吹呗。”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出书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在一定层面上是一种积极、有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时代特征,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然而,有些网友担心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自费出书,尤其是老年人自费出书,更应该从实际出发,量力而为,切忌过分追求“青史留名”而得不偿失。(陈成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小记者
   第15版:校园
   第16版:学周刊
自娱自乐
但也要量力而为
一见打电话报警他就开车溜了
加工资后老人突然精神起来
瑞安日报 网事 10 自娱自乐
但也要量力而为
2011-1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