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听信游医之说,擅自停药,改服灵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病情加重,不久前被送至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医生也已无力回天。在我们周围,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不少病患听信游医、秘方、广告词之说,“以身试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每个月医院都会接收到好几个此类病患,且有个别病患者因此送命。
偏听误信案例
糖尿病患者乱吃药中毒
“以后再也不敢乱吃药了!”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刚刚被医生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苏大妈说起自己乱吃药的经历还心有余悸。
74岁的苏大妈是平阳人,患糖尿病已经十七八年了,去年还因为糖尿病住院过一段时间,出院后医生嘱咐她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头几个月,她每天都遵照医生的嘱咐注射胰岛素,可时间久了,就嫌这事麻烦。
4个多月前,听身边的亲朋好友说,只要服用一种叫做“云南糖草”的药,不注射胰岛素也可以控制糖尿病,长期使用还可以完全康复,很多人都说使用效果好。一想到可以不用注射胰岛素,苏大妈兴奋不已,还特意托人购买了“云南糖草”。
据了解,一瓶药只要70块钱,买四瓶送两瓶,一瓶能吃上10多天,价格很实惠。“吃了感觉效果挺好的,真的不用注射胰岛素了,而且价格又便宜。”刚服用的那几天,似乎效果不错,苏大妈还常常因为自己买到了“灵丹妙药”而沾沾自喜。
但吃了3个多月后,苏大妈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头晕眼花吃不下饭,却没怀疑是药物引起的,吃药继续进行。9月7日,苏大妈突然昏迷,被送进医院抢救。经医生查证抢救,发现苏大妈是因为乳酸性酸中毒,而罪魁祸首就是她吃的“云南糖草”。
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虹介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云南糖草”的药,虽然这些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糖尿病的症状,但副作用非常大。很多糖尿病重症患者在得病初期,往往根据自己听到、看到的广告乱用药,甚至希望通过服用一些保健品彻底治疗糖尿病,不料却适得其反,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各种并发症。
如果糖尿病患者不遵医嘱,盲目根据广告宣传服用药品、保健品,就可能影响正常治疗,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加重病情。
据了解,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能够被证明可以改变胰岛素分泌。因此,患者面对各种广告宣传,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慢性乙肝患者服灵芝致死
“只要能采到灵芝来治病,可以药到病除……”在古装电视剧中,灵芝就是“神丹妙药”,可以治百病。在现实生活中,家住飞云的汤先生听信游医之说,擅自停药,改吃灵芝,导致性命不保。
汤先生才42岁,身患慢性乙型肝炎已经好几年,经市人民医院诊断后,一直服用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病情,在药物控制下,病情一直很稳定。
半年前,汤先生得知平阳有一位“神医”,可以根治慢性乙型肝炎,汤先生兴奋不已,立即到平阳向“神医”求药。诊断后,“神医”发话:“只要改用灵芝来治病,一定药到病除。”汤先生立即向“神医”购买了灵芝带回家。
虽然医生一再强调,千万不可擅自停药,但长达数年的疗程和每月千元的药物费用让汤先生觉得压力很大,于是他就停掉了药物治疗,改吃灵芝。
服用灵芝后,汤先生的身体越来越差,一个月前,病情明显加重。家人将他送到医院时,被医生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即肝细胞大量坏死,住院10余天,就离世了,给家人留下了无限的懊悔。
“只要经正规检查和抗病毒治疗,其实他的病情可以保持稳定,寿命和普通人相差无几,就因为听信游医之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生孙庆丰无奈地说。
孙庆丰还告诫患者千万别“以身试险”,肝脏是人体解毒的容器,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严重受损,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既然已经患了肝病,就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就算得到医生的允许停药也必须定时复查,以免再次发病。
病患易陷入三误区
虽然现实生活中,由于听信游医、虚假广告、秘方而发生的悲剧接二连三,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仍有不少无知病患对民间偏方追捧不已,对非法商家夸大的广告深信不疑,对江湖游医趋之若骛。
追捧偏方
“唉,很多病患都信病人胜过医生。”孙庆丰无奈地说。
很多病患来医院看病,虽然医生一再强调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但是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找偏方来治疗自己的病,而且他们还特别相信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一旦这些病人说某种药品、秘方对病情有帮助,他们就立即停掉医院开出的药物,改吃“妙药”或“秘方”。
“作为患者,根治病情对我们的诱惑力非常大,谁想做药罐子?”家住老城区的林阿婆说。林阿婆表示,自己患高血压已经好几年,虽然一直通过药物控制,但寻找秘方进行根治的决心却从未停止过。只要身边的朋友、亲戚说,谁吃了什么药物、食品缓和了病情,她也会立即跟风尝试。
“治疗周期那么漫长,如果真的能快速治疗甚至根治,何乐而不为呢?”家住陶山镇的周阿婆是尿毒症患者,每星期要做两至三次血透。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她很苦恼:“孩子们要养家糊口,家庭条件也不好,还要负担我这老太婆的治疗费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90%以上的病患由于生活贫困,治疗费用昂贵、治疗周期长、怕麻烦、怕耽误子女上班等原因才会误信“神医”、秘方和一些虚假的电视广告。
迷信广告
“平日里,老年人在家闲着没事,喜欢看电视听广播,很多节目都有向老年人推荐药物的。年纪大了,就更加在乎自己的身体。况且如果吃了真的有效果呢,错过了多可惜。”家住老城区的程先生说。
据悉,一些药品在电视广告上夸大药效,引得不少市民对此深信不疑。可往往大量服用后,对身体造成了反效果。
由于医疗机构的广告轰炸,也给群众造成错觉,竟然有许多病患认为,到处做广告的温州某民营医院是温州地区治疗肝病最好的医院。
神化游医
“有位‘神医’,不管你得了何种绝症,他都可以让你根治。”也许是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江湖郎中趋之若骛,觉得他们才是救人的神医。不少游医就借着这份神秘感,以“神医”的姿态包装自己,并通过一些途径和手段对自己进行神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神医”较为集中的地方在平阳县,我市不少患者曾经到平阳求医。
据孙庆丰介绍,所谓的游医大都未接受过医学教育,可以说对药物知识“一窍不通”。有的游医碰巧用偏方治好一两个人,便宣称偏方药到病除。面对这类宣传,不少患者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其实很多病人吃偏方,往往不是偏方所起的疗效,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偶然结果。患者应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千万别上当受骗。
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病情
“病患要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病情,深刻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自然不会去相信一些所谓的游医和偏方。”孙庆丰说,一些病患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来控制病情,昂贵的医药费、长期的吃药过程和希望可以治愈的心情让他们心理产生“恐惧”,由于心态上的“恐惧”才会让游医、偏方“有机可乘”。
民间偏方由来已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是民间医家和老百姓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流传下来的,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人们熟悉的偏方是可靠的,但是有些难免掺杂水分或有夸大不实以致贻害性命。正确认识偏方利弊,通过正规中医医疗途径获取治疗,可避免“偏方”贻害。
偏方对治疗有心理暗示、调理身体等辅助作用,但用偏方有风险性。由于个体差异、病情不同,用药时必须综合考虑。孙庆丰表示,在用偏方之前,先请正规医院医生检查是否适宜用该偏方,若与其他药合用,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偏方的弊端,发挥其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