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本报第5版刊登的《工作了,你还向父母领“工资”吗?》一文,讲述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工资不抵开销,还要向父母索要第二份工资,引起不少网友的热议和年轻网友的共鸣。
有网友说,在这个消费日益高涨的年代,赚钱不够花去父母那要点实属正常;也有网友表示,年轻人就应该打拼,不要总想着父母口袋里的那些钱;也有网友表示,家长培养孩子到大学毕业实属不易,不应用爱孩子的名义给予无限资助,毕竟以后他们也会有家,有自己需承担的生活压力,不能永远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
网友“秋波小猪”:作为80后的大学生,对“工资不抵开销”我是感同身受。我2007年大学毕业,应聘于一家企业,现在每月的工资是3000元。平日里和父母一起居住,偶尔出去和同学、朋友聚餐,送送人情,买几件衣服,几乎就将工资花得一毛不剩。我都不晓得以后成家了自己买菜、付水电费生活会拮据成什么样子。很多人会说我们80后的学生没有金钱观念,平日里大手大脚,其实并不是的,主要是物价涨幅太厉害。
网友“枫林里的叶子”: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吃苦,像我们那个年代,考虑的不是赚得钱够不够花,而是尽量多赚点钱贴补家用,自己这边的工作要完成,那边还会去兼职。我们做父母的,都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孩子们平时大手大脚的,一个月工资很快就被用光,这边又来抱怨说钱不够花,我相信只要少外出吃饭,少买几件衣服、几双鞋,根本不会不够花。
网友“凄迷小筑”:年轻人就是要打拼,不要总想着父母口袋里的钱,有时间兼职是一种福气,过一过“早班变晚班、日班变夜班、五加二白加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的这种生活也是很充实的,而且又能在兼职中体验生活。
网友“除尘的新阳”: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宠着孩子,不应用爱的名义给予孩子无限的资助,因为他们以后也会成家,有自己所需要承担的生活压力,不能永远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被保护得太好的小鸟,是永远学不会飞翔的。
网友“小何居留”:在低收入、高消费的现状下,除了吃苦耐劳,还必须学会理财,成为财富的主人。为了引导女儿正确消费观念,我给她概括出了消费上的“五勤”:勤说、勤算、勤学、勤看、勤跑。“勤说”即是指砍价,砍价是最实用的理财方式之一;“勤算”即是指要善于计算,许多商家利用数字游戏引诱消费者,要学会辨别;“勤学”即是指多种途径学习消费技巧及理财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例如反季节购物、网络秒杀、团购等,学会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勤看”就是指多看多打听一些打折、促销的消息以及各种商品的发展趋势,使自己购买商品时有一个较低廉的价格及正确方向;“勤跑”就是指购物要货比三家,这样才能买到性价比最好的物品。
(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