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辛亥革命前夕瑞安反帝反清斗争

  ■俞  光

  晚清时期的中国灾难深重,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满清朝廷腐朽统治逼得民不聊生,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瑞安清末拒俄运动九志士

  1903年4月27日,蔡元培领导和组织寓沪的十八省爱国人士召开拒俄大会,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争,力拒俄约。会后成立了中国国民总会和中国学生同盟会等拒俄组织。29日,中国留日学生500多人在东京锦辉馆召开临时大会,声讨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罪行。瑞安籍学生林调元、黄瓒、黄曾锴、黄曾铭、黄曾廷、林大闾、林大同、孙任、林文潜等9人参加大会,占与会温籍留学生人数的一半。林调元还领衔与会温籍留学生发表《抗俄宣言》。会议决定成立拒俄义勇队,一俟中俄开战,即奔赴战场;其他人员则返乡动员百姓,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会后,林调元等将《抗俄宣言》寄回家乡。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肢解印度、波兰,割让、租借我国旅顺、大连、台湾、胶州,怎能不叫热血青年疾首痛心呢?

  热血青年的呐喊,在瑞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群情激奋,纷纷痛斥沙俄的侵略行径。后来,清廷害怕拒俄运动演变为反清的革命活动,对拒俄运动采取压制乃至镇压,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但是,在拒俄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沙俄的侵略行径还是有所收敛。

  林调元(1877-1918),字赞侯,后改名林摄。县城小沙巷人。1902年由上海南洋公学官费派遣,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4年9月毕业。次年归国,后入德国陆军大学学习,4年后毕业,与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同学,甚友好。民国后,赞助蔡锷云南起义。曾任陆军部军衡司司长。不久因反袁,为北京政府段祺瑞所忌,被解除军职,贬任绥远(一作山西)塞北税务总督,后病逝于任内。

  黄瓒(仲玉),与林调元同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黄曾锴(端卿),县城小沙巷人。晚清翰林院编修黄绍第次子。1903年2月自费入日本同文书院,后在东京高桥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回乡后兴办内河轮船公司等实业。

  黄曾铭(述西),黄曾锴之弟,两人同时入日本同文书院,后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工科毕业。归国后,清廷部试,得工科进士。次年殿试选为庶吉士,被称为“洋翰林”。民国初任交通部电政司科长、北京电话局技师等。其子女宗江、宗英、宗洛、宗汉蜚声影坛艺苑。

  黄曾廷(兰孙),晚清翰林院编修黄绍箕长子。1903年2月自费入日本成都学校,后于庆义塾大学理财科毕业。归国后,任农工部郎中、审计院协审官等。

  林大同(1880-1936),字同庄,县城虹桥头人。1903年2月自费入日本东北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归国后部试为工科举人,授内阁中书。民国后任浙江水利委员会会长、浙江水利局局长兼钱塘江塘岸工程处处长、温州旅杭同乡会会长等职。他率众测绘浦阳全图、修筑海宁险塘工程4处、完成钱塘江挑水坝2道、疏浚浙西河道5段,为浙江水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孙任(1880-1925),字公侠,原名诒棫,字季芃,县城大沙巷人。晚清广西学政、翰林孙锵鸣之子。1902年冬先后与孙诒让、林文潜等共同组织“瑞安劝解妇女缠足会”、“瑞安演说会”,对开通地方风气影响深远。1908年5月27日归国。民国后,曾任县教育会会长,被选为县议员。1912年与陈怀共同创办并主编温州第一份日报《东瓯日报》。后又任《瓯江日报》编辑部主任、《瓯括日报》经理。

  林文潜,字左髓,又名政友,林大同四叔。南洋公学高材生。曾与项骧等筹资举办瑞安速成公塾,与孙任等创瑞安劝解妇女缠足会、瑞安演说会,还与孙诒让等创师范教育研究会、词曲改良研究会。1903年3月自费赴日预备入校。当年秋因病回国,不久逝世。

  清末浙江拒款保路运动在瑞安

  1904年8月,瑞安籍京官黄绍箕联合本地士绅倡议,并经商部奏准立案,成立了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举汤寿潜为总理,刘锦藻为副总理,负责筹办本省铁路有关事宜。清廷责成商矿务大臣盛宣怀与英国磋商,收回苏杭甬铁路承办权,而英国不同意。清廷只得决定向英国借款150万英镑,年利5厘,以路作押,聘洋人为总工程师,路权实已丧失。消息传来,群情激奋,一场拒款保路运动便在全省各地掀起。

  这年10月22日,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在杭州召开股东大会,一致表示:“款本足,无待借;路已成,岂肯押;浙人除遵旨自办外不知其他。”号召浙江各地成立国民拒款会,发动集股筹款;同时聘请华人主持工程施工。11月20日,瑞安县成立保路拒款分会,孙诒让为会长,项崧、王岳崧为副会长,议定城内募集优先路股5万元,再由各会长到各地分头宣传发动。

  次年1月11日,孙诒让偕干事两人,前往四乡招募路股。每至一地,即集会演说,至23日始回城。共在莘塍集得股金2000余元,长桥、梅头等处集得25000元,大峃集得1000余元,孙自认2000元,为邑首倡。

  至1910年底,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在全省共募集786.5万元,其中温州27.3万元,保证了本省铁路建设的正常进行。苏浙拒款保路运动历经苏、浙两省人民的艰苦斗争终于获得最后胜利。瑞安孙诒让、王岳崧、陈黻宸等人功不可没。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县城人。生平著作等身,号称晚清经学大师。著作30余种,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为著。深得章太炎、俞樾、梁启超、康有为、郭沫若等人赞赏。晚年致力于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实业。先后发起创办瑞安学计馆、永嘉蚕学馆、瑞安务农支会、瑞平化学学堂、瑞安演说会、富强矿务公司、温州师范学堂等。1905年被推为瑞安商会总理、温处学务分处总理 ,1907年被举为浙江教育总会副会长。            

  王岳崧(1847-1924),号啸牧,县城人。1889年进士。历任开化训导、安徽潜山、望江、蒙城、霍县知县,多有政绩。1900年被诬罢官,回乡后致力地方商业、文化教育事业。1905年被推为温州府商会首任总理,为推动温州商品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连选连任4年。著有《退思斋遗稿》诗、文各2卷,词1卷。

  陈黻宸(1859-1907),字介石,县城申明里人,与陈虬、宋恕结为至交,倡导维新变法,被时人称为“温州三杰”。1987年与陈虬等人同创求志社、心兰书社。1893年中举人。1903年中进士,授户部贵州司主事。1909年被公举为浙江咨议局议长。1913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曾任上海速成学堂、上海时务学堂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教习、两广方言学堂监督、北京大学教授,学生遍海内。

  清末瑞安的反清思想与反清志士

  1903年6月26日,留日学生孙任从宋恕处得知反清革命家章太炎因苏报案入狱,哭赋七律一章:“大云出石不成雨,如此神州安可为!炎武一是无寸土,《黄书》终古有余悲。弋人岂肯忘矰缴,九域于今多棘篱。凄绝故人沧海外,忍堪西望泪丝丝。”反清思想跃现纸上。

  1904年2月,光复会骨干、平湖革命志士敖嘉熊“为避风波”来瑞,居好友林大同家数月。1905年7月,他又来林家。当乐清籍革命志士冯豹等数人拜访名儒孙诒让时,孙告之“永瑞耳目甚多,非避嚣之处,请属转致(敖嘉熊),速行东洋为妙。”可见孙诒让十分同情革命志士。

  1906年,再次东渡的孙任在东京订购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发刊版《民报》寄回瑞安,孙诒让采用报中所载几篇白话文,交高等小学油印作为学生国文课教本,孙氏思想的进步令时人吃惊。

  1907年,乐清革命志士陈梦熊因在虹桥女学堂教授敖嘉熊所撰宣传革命思想的《新山歌》,被人告发。孙诒让以温处学务分处总理的名义,“檄郡学堂监督吴熙周暨乐清县学堂监督洪济琳及举人蒋希周切实查复,均力为陈董申雪。”讼师梅佐羹诬告孙等支持陈梦熊“演说革命”。乐清县知县何士循上报,以温处学务分处引用党人,实有应得之咎。孙诒让闻讯,飞牍为之申辩。复驰书浙江巡抚张曾敭,请予从宽处理。而浙江布政使兼省学务处总办宝棻、温州知府锡纶等正欲借题发挥,以陷害孙诒让等人,力请撤查严办。后经黄绍箕向军机大臣张之洞申说,张曾敭也密电其叔之洞求援,终于将宝棻、锡纶、何士循调走,方才结案。

  1907年7月14日,同盟会会员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准备起义,事泄被捕。孙诒让闻讯,“立即电鄂,力请广雅(张之洞)密电曾敭,设法营救。”张面有难色,孙仍去电,“越事仍希主持,感切。”后来,秋瑾仍被绍兴知府所杀,但是孙诒让同情、支持革命之心显而易见。

  瑞安的有志之士还积极参加革命组织,从事反清活动。晚清留日学生中,林调元、王鼐卿加入光复会,沈靖、许燊加入同盟会。

  王鼐卿字致同,县城西门街人。1904年9月到日,预备入校。在东京加入光复会。归国后追随陶成章从事革命活动。1909年1月,王鼐卿“在望引学堂教授生徒,专以革命为宗旨,被清吏王广坼、汪凤翔自苹洲探悉,迫令学董辞退。”民国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后应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任省政府秘书。曾资助外甥曾勉、曾省赴法留学,使之日后分别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柑橘学家。

  沈靖(1878-1953),字剑豪,县城牢硐巷人,举人沈凤锵之子。1904年5月官费入日本振武陆军学堂,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程潜、阎钖山、孙传芳等同学。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归国后经廷试,授歩兵科举人。辛亥革命时,率军攻打南京雨花台,他著声绩。追随孙中山先生有年,孙对其有“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待人和蔼诚挚,处事认真公直,人莫与伦比。擅长演说,一言一语,深入肺腑”的评价。民国后曾任团长、师长、参谋长、军委会秘书处中将处长等职。抗战期间,协助同盟军作战立功,颇多建树,获美国杜鲁门总统自由勋章。

  许燊(1879-1943),字达夫,县城汇头街人。1903年2月入日本弘文学院,肄业于明治大学。在东京由黄兴邀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与于右任、张静江、禇辅成、沈钧儒等友善。支持讨袁护法,主持正义。后寓居上海,与禇辅成、沈钧儒等创办上海法科大学(上海法学院),任董事;共同主持全浙公会。抗战期间,回归故里,被聘为省参议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热线
   第06版:服务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风行
   第15版:风行
   第16版:车周刊
辛亥革命前夕瑞安反帝反清斗争
瑞安日报 人文 11 辛亥革命前夕瑞安反帝反清斗争 2011-1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