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缓解看病难还需多管齐下
网友建议,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
让患者提高信任度

  去市人民医院看病,很多患者都有“挂号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等待化验时间长、真正看病时间短”这“三长一短”的苦恼,虽然瑞医推出专家门诊“全预约”制度,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前、昨两日,本报第4版、第6版分别刊登了《“我的绿色通道在哪里?”》、《“全预约”疏通“肠梗塞” 缓解看病难还需治本》两篇报道,引起本报网友和市民的热议,大家对“看病难”现象深有同感。有网友表示,看病上小诊所、社区医院,万一耽误病情,还不如去大医院一次性解决;有网友表示,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使患者增加信任度;也有网友认为,我市只有几家大医院,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网友“枫林中的小黑”:每次去瑞医看病,还没见到医生,人就有昏过去的冲动,黑压压的一大片人群,在门诊大厅、楼道上挤来挤去,前面是人,后面也是人。而且去高层看病也等不到电梯,只能爬楼梯。

  网友“凄迷小筑”:人民医院患者多也是正常现象。去一些小的社区医院看病根本就不放心,没见啥医疗设备,医生也只有一两位,看病、配药、打针、结账全包了。好几回去看病吃了药、打了针也不见好,还不如去大医院一次性解决。

  网友“KAKA”:不要抱怨市民不相信基层医院。上次,外婆锻炼时候不小心跌断了手,去镇医院看诊、包扎,一个多月过去了,手上的绷带解开一看,骨头都接歪了,手伸不直。我当时气得甩门而去,带着外婆去市中医院看。医生一看外婆的手部,就说骨头没接好,重新接可能会很痛,而且对手部的骨头也不好,只能慢慢恢复,看看能不能回到以前的位置。在家休养了三四个月,外婆的手虽然不痛了,但还是有点歪。唉,还不如一开始就多费点时间去大医院排队,一次性根治。要缓解“看病难”,让我们去基层医院看病,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向基层医院输送医疗设备和人才。

  网友“涩小淘”:如果病情严重,基层医院的医生仍会让我们去大医院。所以我们的感觉是,反正要去大医院,何必来基层医院多此一举呢。

  网友“小虾米”:市区似乎只有瑞医、中医院和红十字医院,相对100多万的人口来说,我觉得医院太少了。像一些大城市,有很多大医院,且每家都“术业有专攻”,有针对性,也容易对病人进行“分流”。

  网友“PANDA媛媛”:在瑞医急诊室里,每天都有“蜂拥而至”的病患。我有亲戚在意大利米兰,她说,当地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一旦生病直接找家庭医生,只要病情不急,根本不用进急诊室。我们应该借鉴一下,这样就不会出现生病全都找一个医生的现象,也可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项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热线
   第06版:服务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风行
   第15版:风行
   第16版:车周刊
网友建议,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
当晚饿得吃泡面
白色践踏?
上期本报数字报文章阅读率排行榜
“夜来香”变成“夜来臭”
丈夫出差妻子竟录音助眠
瑞安日报 网事 10 网友建议,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 2011-1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