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费尽心机,隐姓埋名,恨不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另一方则与其斗智斗勇,想方设法将其缉拿归案。追捕逃犯,这既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智力的角逐。
在这场角逐中,玉海派出所副所长吴月民可谓收获颇丰:自公安部门开展“清网行动”以来,已经抓获、“促投”21名逃犯,尤其是在前不久赴贵州、湖南、四川“追逃”的18天内,成功让16名逃犯投案自首。
“每抓获一名逃犯,社会就少一颗‘炸弹’,百姓就多一份安宁,自己就增添一份成就感。”吴月民说。
四登家门表诚心
逃犯为了躲避“牢狱之灾”,隐姓埋名,但割不断与亲人的联系。同时,他们的出逃也让家庭失去经济支柱,生活陷入困境。
针对这些逃犯,民警在规劝的同时,也尽力帮扶,用诚意打动逃犯及其家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8月,吴月民和马屿派出所民警朱重阳一道,奔赴贵州开展“清网行动”。为了争取工作主动性,他们认真研判在册逃犯逃跑原因,转变过去以“捕”为主的模式,以人性化温情“追逃”为主,以诚感人,展开“柔性追逃”。
2007年前后,贵州黎平籍男子刘康华(化名)伙同他人,在马屿等地疯狂盗窃电缆线等电力设施,作案60多起,涉案金额100多万元。一家鞋模厂频频遭窃,被盗20多万元,差点关闭。
案情重大,社会影响恶劣,该案被列为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案件。
时任马屿派出所副所长的吴月民带队,先后抓获了12名犯罪嫌疑人,初步查明还有10人在逃。而此次吴月民、朱重阳远赴贵州,主要目的就是“促投”这些人。
刘康华就是“漏网鱼”之一,由于涉案案情重大,无法取保候审,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刘的父母都已年过花甲,父亲身患重症,卧病在床,母亲无法干重活。家境本来就贫寒,刘父手术之后,更是家徒四壁。
吴月民来到刘家,希望家人主动配合做刘康华的思想工作。刘母气呼呼地把他们赶走了,“就算要了我的老命,也不会让你们把我儿子带走。”
闭门羹没有让吴月民灰心。第二天,他买了一些水果,和当地一位有威望的退休老同志看望刘父,再次说起“促投”的事。听说儿子不能取保候审,再想想自己时日无多,刘父怎么也不答应。
第三天,吴月民又带着一些鱼、鸡等来到刘家,和刘父拉家常。吴月民注意到,那些水果还原封不动放着。
当天是雨天,加上房子是危房,年久失修,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不断滴到屋内,室内十分潮湿。吴月民和当地村干部商量,希望他们能帮忙修补一下刘家残破的屋顶。
第四天,吴月民再次去刘家。让他略感惊喜的是,水果已经被吃掉几个,碗里也盛着煮熟的鱼。
吴月民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劝说刘父的好机会,便详细介绍了“促投”的政策,耐心分析了刘康华在逃对家庭、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及影响,“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逃亡,肯定有落网的一天。投案自首虽然不能取保候审,但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被抓住,性质就不一样了。”
听着吴月民的分析,刘父陷入沉思。良久,他闭上眼睛,点了点头。
眼下,刘康华已经被带回我市。
离开黎平前,吴月民反复交代当地乡政府和派出所所长,一定要争取为刘家申请生活方面的补助,让刘家二老老有所养。
耐心周旋“变卦男”
去年7月19日,26岁的贵州天柱籍男子赵平祥(化名)伙同他人,在仙降银湖村持刀砍伤一人,随后逃之夭夭。经鉴定,被砍男子伤势构成轻伤。
今年8月来到贵州天柱后,吴月民找到赵平祥所在村的村干部和派出所,希望大家合力劝告赵平祥投案自首。
一个星期后,当地派出所传来好消息:赵平祥打来电话,愿意投案自首。
吴月民兴奋不已,马上驱车赶往当地派出所。一路上,当地派出所所长来电话:赵平祥马上就到了。
可是4个小时后,吴月民赶到派出所时,赵平祥还没有出现。
“该不会出什么状况了吧?”吴月民心里念叨。30多分钟过去了,依旧不见赵平祥的影子。
正在焦急万分之际,赵平祥打来电话。
“什么,你不来自首了?!不是说好了吗,怎么突然变卦?”在电话里,吴月民压抑着心中的气愤。
“按理说,犯事了要受惩罚,为什么你们还同意让我取保候审,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有点担心你们骗人……”赵平祥说。
“你的案情可以适用取保候审,这是有关文件清清楚楚写着的,怎么会骗人?再说,如果你被抓捕,那后果可比投案自首严重得多。”平复心情后,吴月民再次展开政策攻心。谈了20多分钟,赵平祥挂断电话。再打,没接,后来一直关机。
线索暂时中断了,吴月民等人不甘心,再次来到赵家所在村子,挨家挨户拜访赵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一起劝告赵平祥归案。赵和表哥关系很铁,吴月民就反复做表哥的思想工作,一直到深夜才回去。
第三天,吴月民得到消息:赵平祥的手机开机了。他马上联系赵的表哥:“快快快,你表弟开机了。你一定要让他把握这次机会。”
在不懈努力下,赵平祥意识到“促投”的政策不是虚的,当天就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巧设计谋擒“狐狸”
网上逃犯形形色色,有故意杀人潜逃、抢劫潜逃、伤害潜逃……在玉海派出所,吴月民分管“追逃”工作,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各种被各地公安机关上网“追逃”的犯罪嫌疑人。面对越来越狡猾的“狐狸”,有时候不能强攻,智取反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3月21日,43岁的玉海街道人陈卫国(化名)以每包500元的价格贩卖冰毒,案发后在逃。
8月30日,玉海派出所民警接到举报称,陈卫国在某银行办理业务。民警当即前往银行抓捕,但陈卫国已不见踪影。
吴月民得知陈卫国逃跑的消息,心生一计。8月31日,他假扮银行业务员,给陈卫国打去电话:“前几天你来我们银行办业务,但手续有些不全,你尽快来银行补办手续吧。”
陈卫国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警惕性很高:“这样啊,可我现在到外地了,没空去银行。”
眼看陈卫国可能从眼皮底下溜走,吴月民急中生智:“这个手续不补办的话,前面的业务就白费了,你还得到银行来重新办理。再说,补办手续到今天下午下班到期,超过期限就无效了,你自己考虑考虑。”
在吴月民不厌其烦的讲解下,陈卫国终于答应去银行。吴月民和几名民警乔装打扮,守在银行内等着鱼儿上钩。
然而,银行内人来人往,陈卫国始终不露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难道陈卫国已经意识到什么?吴月民决定打电话试探对方:“你还没来啊,再不来我们要下班了。”
“快到了,你们稍等。”陈卫国答道。
事后吴月民才知道,其实陈卫国已经在银行外转了一圈,确认里面是否有民警。
当觉得万无一失后,陈卫国出现在银行柜台前。吴月民等人马上采取行动,实施抓捕。
细心侦查寻端倪
追逃工作似乎并不惊险,而是枯燥、漫长、艰苦。逃犯没有固定的住处,甚至名字也是假的,一切都类似于大海捞针。
“一名‘追逃’民警必备的是细心,善于发现逃犯的线索。”吴月民说,逃犯平时隐姓埋名、提心吊胆,像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销声匿迹,基本上处于半失踪状态。为了生存,绝大多数逃犯潜逃到另一个地方以后,很可能重新走上偷盗、抢夺甚至杀人放火的老路。事实上,每个逃犯与城市的“安全指数”息息相关。
今年10月,吴月民带领“追逃”民警奔赴四川,对外地籍逃犯开展“促投”、抓捕。
62岁的逃犯蒋志敏(化名)的老家在四川宜宾。2007年8月,因为一点琐事与人发生争吵,在我市飞云务工的蒋志敏将对方砍成重伤,随后潜逃。
线索显示,眼下蒋志敏就住在成都。吴月民来到村子,打听消息,村民或以不知道为由搪塞,或表示没见过蒋志敏回来。
“可掌握的线索显示,蒋志敏曾在家里出现过。”吴月民起了疑心。
蒋志敏的妻子在家。对于丈夫的行踪,她一问三不知,说很久没见到丈夫了,连联系方式都没有。
不过,细心的吴月民发现,墙角摆着一双男式皮鞋,是老年人穿着的款式。同时,蒋家的衣架上也挂着几件男式外衣。
这下更坚定了吴月民的判断。在证据面前,蒋妻只得承认,丈夫偶尔回家住一段时间。
最终,蒋志敏在“促投”政策面前,选择了投案自首。
相关链接:
自今年5月份“清网行动”开展以来,我市警方推出“一促三追”的工作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市公安机关共“促投”、抓捕逃犯568人,总人数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其中“促投”380人,抓捕188人。
外省籍逃犯在全市逃犯中超过半数。“清网行动”开展以来,我市采取外出集中追捕和“促投”相结合的措施,分3批奔赴江西、贵州以及湖南、安徽等地开展追逃,目前已经抓获外地籍逃犯4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