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都触动着公众紧绷的弦。11月11日,本报第7版刊发《食品违法生产 重拳打击没商量》一文,引起不少读者和网友关注。大家纷纷为我市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生产行为拍手称快。同时,他们希望食品安全能警钟长鸣,期待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力度,期待生产企业加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网友“豁淏”: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这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每每打击我脆弱的神经,对食品安全也降到了“眼不见为净”的自我安慰状态。我市加大力度打击食品违法生产,多家违法生产加工点被取缔,希望执法部门不要手软,继续铁腕整治。
网友“空中飘逸的云”:是啊,无论立案数还是查扣问题产品数,都比去年翻了一番,说明打击力度还是很大的,赞一个。报道中说,目前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0%以上,虽然不知道这是怎样的水平,但说明还有部分食品不合格。希望职能部门能保持这样的打击力度,从生产环节抓起,从根本上遏制违法行为,还给市民一个“食无忧”。
网友“夜落星河”:说到食品抽检合格率,我觉得,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大透明度,及时公布食品检查结果。我们最想知道,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滥用添加剂。像报道里提到,乳制品、大米、酱油抽检合格率为100%,那么消费这些产品时,我会相对更为放心。
网友“开水加冰”: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食品违法生产行为,我认为违法成本低是重要原因。像一些小型的非法加工点,今天被查封,原材料被扣、被罚点款,过两天,换个更隐蔽的地方,买些简单设备又能开工,其违法生产所得远远大于其违法成本。建议加大处罚力度,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追究法律责任,一律从严,震慑那些心存侥幸的人。
网友“某某谋”:监管固然重要,然而监管又是有限的。食品生产企业那么多,不可能向每个食品生产点、加工点派一个监管员,对每个产品、每个批次都进行检查。我觉得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律。
网友“离开水的鱼”:现在是商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几乎已经不复存在。这就凸显了重拳打击食品违法生产的重要性,希望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严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