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中午,市人民医院第四会议室,刘中平的亲属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了字。
昨日凌晨,解放军117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中平的一副肝脏、一对肾脏分别被移植到3名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一对眼角膜目前暂时保存在医院里。 这是温州市人体器官捐献第一例。
“岳父是4个弟弟妹妹的大哥,从小就乐意帮助别人;他生前一个月注册的QQ名就叫好人,我们这样做,就是帮他完成心愿……”昨晚19时,悲痛中的刘中平女婿景虹潮含泪告诉记者。
刘中平,今年48岁,来自四川省达县亭子镇,2009年来瑞务工。11月2日,因交通意外受重伤,经市人民医院诊治后被诊断脑死亡。他的亲属经过慎重考虑,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四川民工车祸脑死亡
2009年,刘中平和妻子来瑞务工。他在五金、电镀、鞋厂等工厂打过工,生活并不富裕。
今年11月2日凌晨4时46分,在市区十八家菜市场做搬运工的刘中平像往常一样,搬完了货物后准备下班回家。谁料,骑着自行车刚出菜市场没多远就发生了意外,刘中平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地,造成严重颅内伤。他被“120”救护车送至市人民医院,手术后,伤势未能得到控制,因脑水肿恶化至脑死亡状态。
女儿刘杰告诉记者,当她和母亲钟英等家人闻讯赶到市人民医院时,父亲躺在急诊室里。“当时我们叫他、和他握手,他都能感觉得到,握手时你用力,他也会用力,但就是没法正常表达出来。”
刘杰说,当天上午大概9时许,父亲进行了一次手术,后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女儿欲捐父亲器官
在接下来的陪护日子里,刘杰上网时看到一则器官捐献的新闻。
“原来人在去世前还可以捐献器官。父亲这样去世实在可惜,不如将器官捐出来救人。我当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想了一会儿说,既然别人捐献,那我们也捐吧。”刘杰说,“捐出父亲的部分器官,其实是让父亲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这个世上,活在我们心里。”
11月10日,经母亲初步同意后,刘杰又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征得丈夫同意后,通知了医院。“告诉医生我们初步的想法后,说实在的,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捐献。后来通过医院向省里反映后,没过多久就接到通知说省里已经派了专人来瑞。”
11月10日,市人民医院将刘家捐献器官意愿通知了省红十字会、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
11月11日20时许,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主任韩金海带着专家评估组来到瑞安,并对刘中平进行会诊。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刘中平处于脑死亡状态,已无医学挽救可能。
11月12日上午9时许,相关人员至市交警大队了解有关事宜,器官捐献是否影响最终的责任认定和赔偿等。
“靠着呼吸机,他的呼吸和体温还算正常,但一想到要让医生取下他的器官,我的心就疼得犹如刀刺。”谈起捐器官前的心理斗争,钟英告诉记者,“平时丈夫就热心帮助别人,如果捐出器官能延续他人生命,我想他也会同意我们的做法。”
家属签字捐献器官
11月12日11时22分,在“肾脏”、“肝脏”与“眼角膜”3项捐献器官上打上钩,并签下名字之后,钟英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据了解,在此之前,市人民医院已为刘中平进行了脑死亡诊断与检查,判定其具备致伤原因明确、深度昏迷、所有脑干反射消失、自主呼吸消失4项硬指标。刘中平虽仍可靠呼吸机维持呼吸,体温正常,但是已无抢救希望。
11月12日16时28分,刘中平心脏停止了跳动,市人民医院宣布刘中平死亡。
在杭州来的医生施行有关手术前,亲属们来到危重病房,见了刘中平最后一面。因怕钟英伤心,遗体送入手术室前,在其他亲属的陪伴下,钟英和婆婆提前离开了病房。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在父亲被推进手术室、关上门的那一刻,刘杰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时20分许,刘中平被取下肝脏、双肾、眼角膜后,遗体被送到医院太平间,他看起来很安详。
17时30分,亲属们在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人员的陪同下,送刘中平的遗体至殡仪馆。
当晚,取出来的器官由专人送往杭州,分别送到解放军117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说,刘中平的器官可以让5个人重拾健康。
据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人员介绍,刘中平是温州市第一位人体器官捐献者。
相关链接:
我省从去年8月26日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是全国首批11个试点省(市)之一,杭甬温三地成首批试点市。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500多人,温州地区约有150至160人签订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