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身体与心灵一起去旅行
一部《转山》引发的旅游话题
■记者 陈良和

  电影《转山》在瑞城小范围地火了,这部类型片传达的“走出去”和“坚持”的情感,在驴友、学生及白领中引起强烈共鸣,据悉,近日常有观众询问《转山》何时加映。而由《转山》引发的话题,远不止于此:各地骑友包场看电影、片中演员李晓川带队重走《转山》路,包括瑞安在线的各地论坛甚至引发了一场“骑行游滇藏”的热议。明星的微博力荐与群众的口碑相传,让一部电影与旅游走得亲密无间,而解密《转山》,也成为许多爱好旅游的市民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

  一部关于骑行的电影

  11月5日,记者在瑞安电影城看《转山》加映场,三四十人观影,居然绝大部分是驴友,观影期间,“咱也走一回喽”、“这地方要推自行车下去的呢”等不绝于耳,更有人拿出手机看照片,逐一对照影片中的地点,一问,才知道她刚从西藏旅游归来。

  11月9日,瑞安40多名骑友包场看《转山》……

  这样的场景,不多见。《转山》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电影?

  记者是被歌手郑钧在旅游卫视做的宣传广告吸引进影院的:“生活在都市中,每个人都因为欲望或者执着,自愿被困在城市的‘牢笼’里。只有真正走出去的人,才能理解自由的滋味。目前,很多电影大都在欲望的层面上打转,唯有《转山》是关注生命层次的电影。”这部关注生命层次的电影,讲的是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的“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电影在呈现骑行的艰难险阻之余,也呈现出许多美景:梅里雪山云雾中的幻美、业拉山99道弯的险美、米拉山暴雪的奇美以及盐井的淡美。在今年的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转山》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

  一段关于骑行的解密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而电影《转山》更像是在圆骑行者的西藏梦。不过,根据记者的观影所得,《转山》实在不是一部关于骑行的教学影片,虽然影片反映的关于“梦想与坚持”的精神很励志,但是一些镜头,在观众看来有点不真实,甚至有点“二”。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骑行爱好者及西藏旅游归来者,就一些镜头进行解密。

  

  镜头:主人公张书豪为帮哥哥完成遗愿,要骑行滇藏线,与女友告别时,女友指出他没有骑行经验……

  解密:像张书豪这样,没有深入研究线路、装备不够专业,仅凭一心一念就一路北上的“菜鸟”骑手,有点以身犯险。

  

  镜头:李晓川在途中捕鱼,烤鱼……

  解密:资深骑手们白天通常会抓紧时间赶路,而不会去捕鱼,更无心烤鱼了。

  

  镜头:李晓川拿起望远镜眺望,骑行很久都没有人烟,为避免夜行的危险。他决定和张书豪停下来,先在农家住下,第二天再继续。

  解密:这一段反映得很真实。骑行之前,一定要提前把路考察好,并安排好行程。一般的长途骑行,都是赶早不赶晚,不走夜路。因为夜路很危险,这种路很窄,晚上也没灯。

  

  镜头:张书豪在10月以后骑行滇藏线,在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情况下,他喘不上气,在湿滑的雪地上,骑行遇到很多的难题……

  解密:影片之所以选择10月,应该是为了更加突出川藏线和滇藏线的难度,另外也是出于取景考虑。实际骑行中,川藏线或滇藏线出发的时间最晚在10月上旬,最早可以在4月中旬,不然你也很可能会遇到书豪遇到的那样的大雪。 

  

  镜头:张书豪有段路不戴头盔骑行……很“帅”地双手撒把儿……李晓川在德钦往澜沧江下坡的29公里中,因为回头跟书豪说话,在转弯处摔下悬崖,重伤放弃骑行。

  解密:在骑行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特别是下坡时,要控制速度,转弯时更要放慢速度,严禁在速度很快的时候,转头往后看。

  

  镜头:独自骑行的张书豪,遇到了野狗,甚至藏獒,惊恐之中他抡起自行车保护自己……

  解密:无论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很少有一个人骑行的,最好三四个人一块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做好预防火灾的前提下,一定要生火,因为野生动物害怕火源。假如野兽出现的话,也不要惊慌,极可能是因为你侵犯了它们的地盘,骑行者应该带棍棒之类的东西保护自己。

  

  镜头:张书豪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粮食了,结果因为乱吃东西而食物中毒,连吐带泻两天,幸被藏民搭救。

  解密:像张书豪这样骑行成功的较难让人信服。在骑行途中,由于对当地人的东西吃不惯,加上乱吃东西和高原反应,极有可能出现像张书豪这种状况。骑行前,一定要有这样的常识,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带足“干粮”。此外,还得准备一些基本的药物,比如消炎药、创可贴、感冒发烧药什么的,以防万一。

  一些关于骑行的书籍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电影《罗马假日》中的这句话被很多驴友奉为宝典。实际上,许多喜欢旅行的人通常也都是喜爱看书的,在出发前尤其是要翻书(或上网)好好攻略一番的。这几本书,当下是热门骑行读本,感兴趣的骑友,不妨翻一翻。

  

  

  《转山:边境流浪者》

  谢旺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看完电影,很多人意犹未尽找出书来读。出乎许多人的意外,《转山》是80后书写的,作者谢旺霖1982年生于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法律双学士,书中记录了作者骑行2000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作者精选出骑行途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著为17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次艰辛的冒险之旅。与电影的二次加工相比,书本更侧重人物内心的表达, “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摆荡”,作者不虚矫,不滥情,多的是诚恳与内省,这是最让人感动的。

  

  

  《我在中国画了一个圈》

  石敬/著

  花城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

  

  骑行的路上也不乏铿锵玫瑰!本书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女子,单身一人,骑着自行车,负重上百斤,从四川出发,经西南边陲、雪域大漠、北极、东南沿海,最终回到四川,用扎扎实实的履迹,在我国的版图上画了一个圈,历时一年,行程六万里。征程中的欢乐、痛苦、无助、彷徨、坚持,以及途中一些热心人、驴友们给她的无私帮助,一一得到展现。

  

  《中国最适合骑行游的地方》

  黄鹤 等编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年4月出版

  

  千里走单骑是一种境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骑行的队伍中,领略大自然的魅力。该书精心打造了25条骑行线路,包括香格里拉环线、青藏线、川藏线、新藏线、喀纳斯梦幻线、青海湖环线、兰州成都红色长征线、大理洱海线等等,是骑行游的线路百科书,特别适合作线路选择时参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热线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时评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休闲
   第15版:周游
   第16版:乐周刊
一部《转山》引发的旅游话题
瑞安日报 周游 15 一部《转山》引发的旅游话题 ■记者 陈良和 2011-1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