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
大米即粳米,性平,味甘,孕妇产后宜煮粥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效果。清代食医王孟英说:“以浓米汤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燕麦
燕麦性温,味甘,能益气补虚,孕妇产后体质虚弱,或产后缺乳、多汗、盗汗、便秘、浮肿,皆宜食之。
■龙眼肉
龙眼肉性温,味甘,有很好的补气血、益心脾、安神志的效果,适宜产妇失血较多,以致体虚贫血、失眠心慌、浮肿乏力、久不复原者食用。《泉州本草》介绍“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用龙眼肉15至20克,打入鸡蛋2只,水煮后服食,有较好的补血养血的调理效果”。
■核桃仁
核桃仁性温,味甘,有补肾强腰、益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宜产后腰痛、便秘、气喘、尿频者食用。《普济方》记载:“治产后气喘:胡桃仁(不必去皮)、人参各等分。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七分,频频呷服。”产后体虚、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肾虚腰痛者,宜用胡桃1至2个,早晚嚼食。
■鲜藕
鲜藕性寒,味甘,有清热、凉血、散淤的作用,适宜产后恶露不尽及儿枕痛者食用。一般来说,孕妇生产后不宜吃生冷性寒之物,由于藕能散血化淤,故而不忌。藕节散淤止血效果更好,《纲目拾遗》中说:“藕节粉,产后食之尤佳。”
■红薯
红薯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这些作用对任何产妇都颇有裨益。因此,《本草求原》中指出:“产妇最宜。”
■芸薹
芸薹又名油菜,有散血作用,适宜产后恶露不尽及儿枕痛者服食。《本草拾遗》中载:“芸薹破血,产妇煮食之。”若产后单纯性体质虚弱而无淤血者应少食或不食。
■慈姑
慈姑有行血通淤的作用,适宜产后恶露不下、儿枕痛,或胎衣不下者食用。《唐本草》记载:“慈姑主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
■黑芝麻
黑芝麻性平,味甘,能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产后气血不足、体虚缺乳者宜食之。《本草纲目》中介绍:“治妇人乳少:芝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
(李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