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出现温州首家P2P信贷
网友称这种形式值得一试
相关部门
也要加强监管

  最近,我市悄然兴起了一种提供资金信息的服务——P2P(个人对个人)信贷平台。该平台为陌生的借贷双方牵线搭桥,只要双方“情投意合”,就能通过抵押房产等方式“配对”。昨日本报第7版刊发《做陌生借贷双方的牵线“红娘” 温州首家P2P信贷入驻瑞安 需抵押不动产,月利息不能高于2.2分》一文后,引起本报网友的关注。不少人认为,这种借贷形式比一般的民间借贷要靠谱点,值得一试。同时他们也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这类新兴行业的监管,确保其健康成长。

  网友“偶遇”:刚开始还不了解P2P是啥意思,以为是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用语,我特意在网络查询,才知是金融行业的用语。我给各位解释一下,欧美早就开始开展P2P信贷平台服务了,他们是以信誉担保的,而且其中多数为网络线上业务。而在中国,部分P2P平台只是借用P2P概念,更多开展的是网络下的业务,需要实物担保,与国外P2P操作方式不太一样。这是中国式的创新。

  网友“肥嫩小牛”: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信用环境远不如欧美,出借人对借款人缺少信任,因此线上P2P难以发展,不得不做线下业务实物抵押的原因。前段时间,我在杭州和上海等地刚接触过这种P2P,在那边也才流行不久,想不到瑞安这么快就有了,说明瑞安人确实蛮有“经济头脑”的。

  网友“破门而逃”:我倒觉得瑞安人的这种“经济头脑”是被最近的温州“金融风暴”给逼出来的。这段时间,经常听到这个老板跑路了,那个人欠下巨资失踪了,令民间借贷的诚信度降到冰点。我身边现在有很多人,手里有闲置的巨款,在一时无处投资的情况下,根本不敢出借,只能放在银行吃低息。

  网友“愤怒的老鸟”:现在谁敢借呀?就怕有借无还啊。我身边有个办小厂的朋友,最近郁闷死了。银行贷款贷不下来,民间借贷不仅难利息也高,办厂赚来的钱根本不够还利息。而且出借人经常向他的亲戚及邻居打听其经济情况,生怕他什么时候也逃跑了。

  网友“欧尼”:我仔细看了一下瑞安P2P信贷的方式,觉得里面有几点还是可以的。比如它们只做中介,不直接参与,可防止一些风险;借款人必须用房屋等不动产抵押给出借人,并办好拍卖的各种手续,这样可以降低借钱不还的风险;相对一些民间借贷比较低的利息,符合法律规定。因此,我觉得可以一试。

  网友“小于”:目前我对这个P2P不是很了解,也很难说出其好与坏。但我觉得既然这是一种新兴事物,肯定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不是很完善,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完善。因此我建议,一方面借贷人想利用这种形式借贷时,要更加小心谨慎,规避风险;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引导这类行业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金行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专版
   第14版:金融
   第15版:金融
   第16版:金周刊
网友称这种形式值得一试
结果只捞到3根海带
结果把自己吃进医院
上期本报数字报文章阅读率排行榜
瑞安日报 网事 10 网友称这种形式值得一试 2011-1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