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于11月22日启动"海纳百川·大爱瑞安"十大系列活动,为广大新居民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动员广大新居民成为文明瑞安、平安瑞安、和谐瑞安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新居民志愿献血队伍很引人注目。据了解,在"献血无偿、爱心无价"深入宣传造就的良好氛围中,新居民俨然成为我市无偿献血的一支主力军,只要血站采血车开上街头,平均每10个无偿献血者就有4个是新居民。
周日上午9时许,透着一丝丝冷意,来自四川泸州的张力和一帮老乡来到市区玉海广场旁的义务献血车上,捋起袖子献血。看着鲜血从手臂缓缓流入储血袋,张力说,这是一帮老乡约定好的,每年11月份一起献血。当天,张力等4人共献出1000毫升鲜血。
新居民献血人数占4成
记者从市献血办了解到,我市血站承担着瑞安、平阳、文成三地的采供血任务,为三地22家医疗机构提供血液,年供血总量达3.5吨左右,供血服务辐射范围约350万人,位列全省县(市)级血站之首。
11月27日上午,市区玉海广场旁,市血站献血车内,不少热心人士正在献血,车外还站着好几位填写表格的市民。记者翻阅了前20位无偿献血者的表格,发现近半数是新居民。
21岁的张鹏飞是湖南怀化人,在塘下一家制衣公司做熨衣工人已经2年了。当天是星期天,他和工友到市区游玩,看到义务献血车,就提议一起献血。
“一番检查后,我全部符合要求。本来打算献300毫升,‘医生’说第一次不要献太多,就决定献200毫升。”拿着红彤彤的义务献血证,张鹏飞笑呵呵地说,“献血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帮助别人,这算是对第二故乡的回报,应该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居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献血者数量占总数的4成左右。
市血站数据显示:2009年献血总人数8299人次,其中新居民为3100人次左右,占总数的37%;2010年献血总人数8100人次,其中新居民3100人次左右,占总人数39%;今年数据尚未统计,但今年10月1日至9日,献血者达5927人次,其中新居民2300人次左右,占总数的40%。
市献血办主任蔡启旺说,从数据上看,新居民参加义务献血的人数和比例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新居民已经成为我市义务献血的重要力量。虽然在瑞工作的新居民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都把瑞安当成自己的家乡,献血热情一点不比本地居民差。在他们中,有人甚至坚持了十几年。
企业外来员工积极献血
我市不少企业也热衷于公益献血,每年组织员工无偿献血。尤其是许多企业得知我市血库告急后,主动联系卫生部门,积极组织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参加献血。
日前,市血站的流动采血车开进了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56名员工捋起袖管,献血1.53万毫升,其中大多数是来瑞务工的新居民。
设备维修三组的四川籍员工黄英熟练地卷起自己的袖子,将手摆在桌子上,微笑着说:“多抽点,我身体好,多献点无所谓,只要能帮助别人就行。”护士将针头扎进她的血管,鲜血便缓缓流入储血袋。当天她献出了300毫升鲜血。
护士在黄英的献血证盖了一枚章。记者看到,她的献血证上已经盖了好几个章。“献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献血无损健康,可以用这种方式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为处于困难中的人增添一份温暖,何乐而不为呢!”黄英说。
据悉,多年来,“长城”公司高度重视和支持无偿献血事业,自2005年以来,已先后组织了6次无偿献血活动,员工们参加献血的积极性很高,这已成为他们每年必须参加的一项活动。
此外,瑞立是温州市、瑞安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员工多次参加由集团党委组织的献血活动,员工梁池凤还被市政府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2008年7月20日,本报在全省创先成立了新居民义务献血志愿者大队。在随后的几年里,志愿者大队不断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今年的“海纳百川·大爱瑞安”系列活动期间,该大队再掀无偿献血高潮,并成立了义务献血志愿者中队,11月22日,副市长林济晚为中队授旗。
以献血的方式奉献爱心
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新居民参加义务献血,欧阳治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家人都挺支持我献血的。”在莘塍民工卫生医院工作的欧阳治红来瑞工作20年,坚持献血已有13年。
1998年,卫生院组织员工集体献血,那是欧阳治红第一次参加献血活动,但在捐献了200毫升后,她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是第一次献血,紧张得发抖,针扎进血管感觉特别疼。”
后来每次单位组织献血活动,欧阳治红总是能避则避。但久而久之,看着身边的同事都很积极,且还鼓励她,她又鼓起勇气,再次献血。“身为医护人员,我知道很多关于献血方面的知识,知道献血不仅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还可以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第二次献血之后,感觉身体状况不错,就坚持了下来。”
欧阳治红说,起初家人都很反对她去献血,生怕会影响健康,所以每次献血都要偷偷摸摸。“过了几年,母亲渐渐知晓了我坚持献血,但身体状况依旧不错,再加上我的劝说,最后也就不说什么了。”
后来母亲还一改以往的反对态度,支持欧阳治红去献血。现在每次献血后,半年时间一到,欧阳治红又会去献血。据市献血办公室统计,从1998年到现在,欧阳治红共献血18次,累计献血6200毫升,是新居民中献血总量和次数最多的一位。
肖雯是一名教师,老家在湖北襄阳,2001年来瑞工作。今年10月份,她刚去血站捐献了紧缺的AB型血,几年来共献血8次、累计3000毫升。肖雯告诉记者,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献血了,后来嫁到瑞安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献血。
据了解,她多年坚持献血源于无意中得到的一则消息。有一次,还在读大学的肖雯看到了一名白血病儿童患者招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她仔细查看了关于白血病的资料,当知道只有移植造血干细胞才可能有机会治愈的时候,她对孩子们产生了怜悯之情。“在我的理解中,白血病就等于绝症,没想到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也有机会治愈,我就暗下决心要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些事情。”
于是,肖雯又去登记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并加入骨髓库。按照骨髓捐献程序,首先要把干细胞从骨髓中动员到血液里,准备的过程中,捐献者全身十分疼痛,但肖雯还是坚持了下来。
无偿献血利人利己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又大,为什么我市会有这么多新居民自愿无偿献血呢?蔡启旺告诉记者,不少新居民对包括献血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抱有很高的热情,期望以此来融入这座城市,获得社会认同,也因此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一些新居民的家人在瑞看病,一旦需要手术用血,可以获得免费用血指标,这一点对他们也是莫大的鼓励。”
根据《献血法》规定:本人献血,5年内5倍免费用血,直系亲属5年内2倍;共献血1000毫升以上,可终身免费用血。
日前,来自安徽的小林因为车祸被送进了医院,急需输血,需要一大笔资金。妻子突然想起丈夫有献血的习惯,每年参加献血活动。回家拿到丈夫的献血证后,急忙送到医院。免费输了800毫升血液后,小林脱离了危险,庆幸地说:“无偿献血真是好,不仅可以帮助别人,在自己需要血液的时候,还可以免费输血。“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新居民在我市工作了几年后,对瑞安产生了感情,希望留下一点鲜血既可以作纪念,还可以帮助别人。”蔡启旺说。
记者手记
献血彰显爱心
涓涓细流汇聚爱心,汩汩热血铸就和谐。新居民已成为我市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这说明了在瑞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把瑞安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鲜血来浇灌这片热土,为瑞安的繁荣、富裕、和谐、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它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体现,更是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表现。倘若我们每个符合献血条件的人都用一袋热血去挽救一个即将或者有可能枯萎的生命,人间就会多一份爱心和温馨,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新居民无偿献血的精神,让更多人自觉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用实际行动彰显自己的爱心和情怀。
链接
“海纳百川·大爱瑞安”系列活动:
设立新居民爱心基金,建立新居民业余党校,举办新居民文化艺术节,编写新好邻居故事会,开辟《瑞安日报》新居民专版,开展“双百”评选活动,举办新居民运动会,建立新居民志愿者服务大队,创建新居民网,发放新居民优惠服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