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报纸杂志,矿泉水、饮料和生活用品都有售卖,这小亭子可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说起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家住市区之江花园的李女士这样评价。
专营报纸杂志的报刊亭曾被形容为城市“衣襟”上的“鲜花”,然而近几年,报纸杂志已不再是其“主食”,饮料、纸巾、香烟、充值卡纷纷进驻报刊亭。
报刊生意有所下降
“生意太差了,都想关门不干了。你看早上才卖出3本杂志,赚不了钱啊!”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万松路邮政局附近的报刊亭,经营者林女士指着账本说。
林女士告诉记者,她经营报刊亭已有10余年,年租金为2万元,以前一天仅报纸就能卖40多份,而现在平均每天只能卖掉四五份,如果不靠卖点饮料和生活用品,恐怕连租金都付不了,更别提赚钱了。
在虹桥路经营报刊亭的张女士也抱怨生意每况愈下,每天从早上7时一直守到22时,每月租金需800元,这条路上虽然人流多,但报刊亭数量也多,只能赚点钱补贴家用,难以维持生计。
在采访中,经营者对现状做了分析,在网络时代,报刊都有了数字版面,这是对报亭的最大冲击。
“多元化”经营才是出路
采访中,大部分报刊亭老板表示,现在的生意不好做。不过,也有一些老板是例外。
周先生在安阳经营着报刊亭,因为他的报刊亭位置比较好,刚好在公交车站边上,加上代缴费也是有服务费可以挣,每天都有近百元的收入。周先生坦言:“现在买报纸的人少了,很多人买报纸是为了兑零钱坐公交车。还有的人同一期报纸买很多的,是因为自己上报纸了。要看新闻都上网去看了。”
怎么让报刊亭生存下去?周先生觉得只有拓宽服务领域才能谋得发展。“我觉报刊亭可以进行升级,配置电脑,缴电费、电视费,代买车票等,做好服务才是硬道理。”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瑞城的很多报刊亭都提供便民服务。市邮政局报刊零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洪镜表示,邮政局将以民生需求为切入点,以信息化为引领,对报刊亭进行便民服务升级。升级后的报刊亭,可以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为手机、电话、公交卡充值,购买汽车票、飞机票、火车票等,增加了服务内容后,摊主们收入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