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市统计上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9人,60岁以上老人有5名,占当月死亡人数的55.6%。”昨天,记者从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得到这一组数据,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老年人一直是事故当中极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也是事故多发的群体。
身体机能衰退,致死几率大
11月3日晚,江某驾驶轿车行经市区瑞湖路人行横道时撞上62岁的薛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24日上午,郑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从文成驶往瑞安市区,途经56省马屿镇一甲村时撞上横过马路的79岁行人陈某,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老年人屡屡成为交通事故受害者,原因何在?据交警事故处理中队民警何疆分析,老年人发生交通事故,除肇事者超速行驶、违法超车等原因外,与老年人自身也有很大关系。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耳不聪、目不明,反应迟钝,动作相对缓慢,导致老年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甚至致死的几率大大增加。
“11月19日晚,在虹桥北路虹北锦园门口就有一起事故,一位84岁的黄老伯过马路时因反应迟缓,来不及避让前方车辆而被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何疆说,从当天监控里可明显看到老人在过马路时步履蹒跚,走还是不走犹豫不决。 同时受健康因素影响,老年人患诸多慢性疾病也加速其受伤后死亡的进度。所以老年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相对较高就不难理解。
事故多发夜间,司机视线不佳
纵观这几起事故,一般发生在凌晨或夜间。在这个时段,除司机车速较快,遇路口时未减速让行等情况外,视线不佳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11月28日凌晨5时许,张某驾驶一辆小型客车从塘下罗凤驶往市区商城方向,途经104国道汀田街道华滨路口人行横道时,撞上69岁的行人许某,造成许某当场死亡。
交警莘塍中队中队长夏存哲告诉记者,在此次事故中,肇事者张某表示当时天还没亮,加上许某身穿深色外套过马路,看不清行人才导致事故发生。
“在夜间或凌晨外出时,最好穿颜色鲜亮醒目的衣服,以便司机提早发现。”夏存哲还提醒老年人要针对自身身体条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路线,避免高峰时间出行。
交通意识淡薄,自保能力较差
除了老年人反应迟钝、身体机能下降之外,交通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一些老年人对交通法规不了解,没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和习惯,常常随心所欲横穿道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夏存哲建议,一方面,社会要多向老年人宣传交通法规,树立安全出行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老年人外出时最好有家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