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吃起来很有嚼头,还稍带一点苦味,很清爽。”“可不是嘛,吃了油腻的东西后,再吃这还能解油腻。”在市区一家饭馆,几位食客正在称赞一道看上去非常普通的菜。经服务员介绍,才知道这道菜是苦槠豆腐炒肉。在高楼寨寮溪一带,制作、食用苦槠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高楼的苦槠豆腐仍采用原始的手工制作,大多以自己食用和馈赠亲朋好友为主,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昨日,记者来到高楼制作苦槠豆腐最多的石龙村,高楼镇小教师林传棉组织当地村民现场演绎苦槠豆腐的制作过程并讲解。
苦槠豆腐纯手工制作
据了解,苦槠豆腐主要采用苦槠树的果实经过近10道工序制作而成。寒冬时节,苦槠树上的果实成熟后就会掉落在地上,或者用长篙把树上的苦槠果实打下来,然后把这些果实收集起来,去除杂质和坏掉的果实,用来制作豆腐的原材料算是准备好了。这些苦槠果实,表面圆圆的,头上有点尖,硬硬的外壳,表皮是红灰色的。
林传棉说:“把苦槠的果实挑选好后再浸泡在水里,大约泡上一个晚上后,就可以用水磨的方式磨成苦槠水浆,然后依个人所需把水浆倒进锅里烧开,等水浆烧成糊状,舀起来能挂住就可以倒出来冷却了。”整个烧制过程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人烧火,控制火候,一人不断搅拌锅中的水浆,防止受热不均。
苦槠糊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冷却后,会形成一种类似大果冻状的东西,然后再切成薄片晒干就可以了。
食用、药用价值两高
苦槠豆腐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林传棉说:“高楼人食用苦槠豆腐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高楼人招待亲朋好友必备的一道菜。”记者在高楼镇石龙村转了一圈,发现挨家挨户都做苦槠豆腐。他们每年的农历十月份就开始制作苦槠豆腐,供一家人来年食用。
中午,在村民的邀请下,记者品尝了苦槠豆腐炖目鱼干。这苦槠豆腐吃起来有点像魔芋,清香扑鼻,但是略带苦涩味;喝起来汤像喝咖啡,回味无穷。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正宗的苦槠豆腐都带有一点苦涩味。记者在网上查询资料发现,苦槠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苦槠豆腐除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外,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村民李大爷告诉记者,到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关于苦槠豆腐作为药物来治病的药方,其中把苦槠豆腐、带板的目鱼、蚕豆、刀叶肾这四样东西放在一起煲汤喝,是老祖宗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补肾良方。此外,苦槠豆腐还含有淀粉、卵磷脂和其它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减肥、洁白细腻肌肤和延缓衰老、清热解毒、降脂降压、解积化淤、止泻等。
条件限制难以发展成产业
高楼的苦槠豆腐拥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但难以发展成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林传棉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原因:首先,大力发展苦槠豆腐的限制非常多。现在高楼地区苦槠树非常少,从而导致原材料稀少;另外,晒苦槠豆腐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一旦出现下雨天气,未晒干的豆腐干和被雨水打湿的豆腐干就会发霉,之前所做的努力将化为泡影。最重要的一点是,苦槠豆腐的知名度非常低,仅仅在高楼周边的一些饭店、酒店和市区的农贸市场、菜市场等地有销售,再加上当地村民没有一种把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产业化经营的意识。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有的吃就可以了。
据了解,目前苦槠果实市场价为每公斤10元,苦槠豆腐干每公斤100元,5公斤苦槠果实能晒2公斤苦槠豆腐干。入秋后的石龙村,如果天气好的话,每家都会做20至25公斤的苦槠豆腐,有些人做得多的,会拿出去卖。在村子里,曾有人一年卖得4万多元。石龙村一位搞印刷的人士表示,苦槠豆腐的知名度低跟没有加大宣传力度很有关系,今后他将为苦槠豆腐设计包装,申请QS认证,把苦槠豆腐做成一项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