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7日,市政协委员共向大会提交提案292件。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助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是政协委员们立足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和考察后酿就的,饱含着委员们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
提案者:无党派人士联谊会
背景:
近年来,我市投入不少资金开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滞后,综合文化站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特色文化项目萎缩;重创建轻管理,厚建设薄利用;文化投入总量多,人均占比少。
建议:
直面问题,建管并举。在建设方面,抓住当前村级组织设置改革的契机,改变以往以村为单位配置文化阵地的做法,以新社区为单位,整合社区内各村的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管理方面,按照所辖区域的人口数量配备镇(街)专职文化员和社区兼职文化管理员,并把文化管理员的补助经费和公共文化设施后续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挖掘资源,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对于我市富有特色的农村地方文化资源,政府应当鼓励、扶持和正确引导,建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力度。结合我市财政状况,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应低于1%,并且应连续几年有所递增。同时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及时提升文化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政府应当降低农村文化产业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引导民间力量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文化活动场所,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培植壮大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
提案者:民盟瑞安市委员会
背景: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产业布局依然低、小、散;文化产业大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仍处于规划研究阶段;文化娱乐业、网吧业等缺乏发展后劲,文化科技含量偏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镇(街)国有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展缓慢。
建议:
提高认识,加强协调,形成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认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增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化各级主要领导工作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发布制度。
以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着手规划建设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文化生产要素和相关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争取早日创建一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者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做优做大做强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市场效益好的文化创意企业,迅速形成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
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构建良好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环境,重点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经营、融资、经纪、原创等领域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普及和传承瑞安方言
关键词:方言传承
提案者:林慧
背景:
由于新居民移入,导致方言使用频率减少;普通话推广,导致方言使用空间缩小;家长的误解,导致方言使用引导减弱等原因,瑞安方言已逐渐淡出社会交流沟通的舞台。
建议:
政府加强对方言的重视。出台一些规定,产生舆论方面的影响;宣传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有关普及方言的活动;艺术社团创作演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小品,扩大影响;其他相关单位多出版影像作品和《瑞安方言读音字典》。
学校加大对方言的教育。建议将方言的普及纳入学校的地方课程,开展常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接触方言,同时也可以纳入校园文化;监督和管理方言的普及,形成学方言用方言的氛围。
社会响应方言的普及。社区、企业及社会各界开展一些活动,为瑞安方言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建立“留守子女”教育监护体系
关键词:留守子女
提案者:苏盛春
背景:
我市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众多,许多人的子女一直留在家乡生活和接受教育,于是出现了数量可观的“留守子女”。由于长期缺失亲情,“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问题。生活中缺失亲情,心理健康堪忧;学习成绩平平,自控能力差;隔代监护不交心,监护职责浅层化。
建议:
政府要高度关注“留守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共性问题及因心理不健康可能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和机构对“留守子女”现状进行调研,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建立相关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基层学区、学校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构建“留守子女”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对未能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监护人)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保护“留守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环境。
建设特色儿童乐园
关键词:儿童乐园
提案者:无党派人士联谊会
背景:
游戏和玩乐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好玩更是他们的天性,但瑞安至今没有一个让孩子真正玩得开心、玩得放心的地方。每到节假日,许多家长不知道该带孩子到什么地方去,特别是漫长的寒暑假,除报名上培训班外,很多少儿基本上是沉迷在电视连续剧与电脑游戏中,甚至走向街头网吧等有负面影响的场所。可以说,儿童游乐场所、设施的严重不足,对儿童成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
建议:
抓住机遇、及早规划。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游乐场所,也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和公益事业强弱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府要抓住文化发展的机遇,高度重视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落实部门、合理选址、及早规划。
更高定位、以乐促旅。瑞安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大型儿童游乐场所建设中,要把乐园与旅游结合起来,给予更高的定位。在乐园的设计中,加入“瑞安文化”元素,建设有瑞安特色的儿童乐园,以乐促旅,以乐促文,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周边游客,提高瑞安的知名度,更为“宜居城市”建设增添一笔浓重的色彩。
创新设计、寓教于乐。儿童乐园的设计要符合儿童行为心理特征,满足儿童健身、嬉戏、寓教于乐的功能,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适当划分活动范围和特色主题。
拓宽渠道、引入民资。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管理大型游乐设施。小型游乐设施可以考虑以企业或个人命名、赞助等方式参与建设,以减轻政府负担。
政府在重视大型特色儿童乐园建设的同时,要合理布局,在一些人口比较集中的镇(街)建设一批公益性小型儿童活动场所;在一些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的公共设施项目及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健身场所等多植入一些儿童元素,让孩子一出门就有他们快乐的天地,让游乐融入他们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