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小章 欧苗苗 孙文静/文
孙凛/图
突出民生保障,加快构建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这是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根本目的。代市长李无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瑞安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组织实施“破七难惠民生”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具品质、更加和谐的美好生活。
【过去五年成就】
突出抓好一批民生实事工程,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07.9亿元。
“3721”供水工程建设计划如期完成,建成江北水厂二期和凤山水厂净水工程,新建改建集镇水厂7座、供水管网30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由16万吨提高到38.5万吨。
在建保障性住房16.5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0户,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1330户。
新建改建校舍15.4万平方米,撤并中小学39所,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68所。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成公共卫生中心、中医院安阳新院,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1家。
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67.2万人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被征地农民实现即征即保,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战略举措要点】
着力破解农村群众“吃水难”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动,完成120个村镀锌管改造,建成400个村水质净化设施。
着力破解群众“出行难”
实施道路畅通行动,抓好城乡公交便民“532”工程建设,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推进道路联通联网,强化交通秩序管理。
着力破解“上学难”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创建率达85%以上,新增省等级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30所,争创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
着力破解“看病难”
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质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新建改建镇街卫生院7家,实现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着力破解“住房难”
实施保障性安居行动,统筹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安置留地项目、农房集聚工程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1万多套,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着力破解食品安全“保障难”
实施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行动,创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家,改造提升农村菜市场15家,实现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整合各类检测资源,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着力破解群众“办事难”
实施政务服务提速提效行动,建设“81890”便民服务平台,增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体系,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29万人次。
【代表建言】
万智超:近年来,我市在各主要街道和社区安装了不少全球眼,但早期安装的全球眼由于技术有限存在视像模糊、配套差等问题,导致在投入使用后,没能发挥出功能。而目前还存在全球眼周边灯光配备不足的问题,导致多起在全球眼“眼皮底下”发生的案件,因光线昏暗而增加办案难度。建议政府在加大投入全球眼安装的同时,及时更换陈旧设备,配备足够灯光,建立和健全“全球眼”配套服务,将对弥补目前警力不足、遏制犯罪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周小丹:我市从2008年起,开始对垃圾处理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市区及各乡镇均将生活垃圾转运到上望新村的垃圾填埋场,垃圾量日均在1500吨左右(不包含塘下卫生填埋场处理的300吨垃圾),已经远远超出日处理能力300吨的设计要求。结合规划编制和实际需要,重新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是十分必要的。新的垃圾填埋场位置应选在中西部。目前,湖岭、高楼等镇都将垃圾统一运至上望进行填埋,如能就近处理,不仅实现方便、快速处理,而且还能减少垃圾运输产生的各种弊端。
孙健明: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不容轻视。应建立“统分结合、资源共享、相互取证、归属处罚”的综合执法机制,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协调工作,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晰权责,实行联合执法与独立执法相结合的监管方式,以市场检查为切入点,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建立健全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活动,进行长期监督;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制售毒害食品的风险成本,尤其是对那些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分子,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
王育伦(列席):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教育问题,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具有很强指导性。其实上学不难,难在上优质学校。建议从政策上对农村、薄弱学校予以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解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部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不够的矛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改造,按照“高中向城区发展,初中向中心镇(街)发展,小学向重点村、社区发展”的思路,进行校网布局的调整和学校建设;加大对教师培养和调配力度,加强教师培养基地学校建设力度,把新教师安排在基地学校进行培养,然后分配到薄弱学校;加大推进集团化办学力度,通过强校带弱校、大校帮小校、强校扶弱校,帮助提升薄弱学校的发展。
【委员献策】
苏立胜:各功能区和中心镇应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统筹布点农房集聚项目,科学规划农房建设方案,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突出地方文化特征;合理安排相关服务设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集聚点,构建安全、卫生、达标的居住环境,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具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最终达到“农民有盼头,政府有能力,发展有后劲”的目标;尽快出台和完善复耕土地奖励、集聚点占用农用地支持、规费减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相关配套政策,为农房改造提供要素支持和后续保障;市财政和金融等部门应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统筹安排各项农房集聚工程融资工作。政府应引导各金融机构出台更优惠涉农贷款政策,如放宽农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优惠利率、资金及时到位等,确保农户的合理融资需求。
郑润杰: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市级医院挤,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想让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习惯,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重点提高服务水平,让市民放心就医。目前医院的专家门诊基本一周只有一天时间,患者要想看必须想尽办法,应适当增加专家门诊天数。为了能报销,不少病人主动要求住院,不但占用床位增加医院负担,而且对医疗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建议社保部门和医院要更严格根据规定收留病人,使得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及时得到治疗。医院要加强对中青年医生的培养,提高临床处理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卫生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郑祥圣:要想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宜居城市公共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优先发展公交事业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把“公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强力推进我市城市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公交规划修编工作,制定和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公交场站和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发展公交的优惠政策。要通过整合城乡运输市场资源,完善运营机制和构筑功能完备的公交网络,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建立城市大公交。
陈金龙:建议市政府尽快做好人事局和社会劳动保障局的合并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对市社会保险中心和医疗保险中心的审批工作,使其早日挂牌服务。提速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审批工作,增加社区医院,方便群众买药和就诊。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怕参保后受制约,怕缴保险的钱将来带不走,因此他们大多要求老板增加工资,一般不提缴纳社会保险的要求。对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与职工的参保意识。要出台外来务工者社会保险政策,降低缴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
【报网互动】
网友“追寻梦想”:这几年,瑞安对民生工程投入确实很大,我深有体会。就拿新建成的图书馆来说,在新图书馆未建成以前,由于旧图书馆藏书少、更新慢、设施差,很少去那阅读,人也比较少。自新图书建成后,那里变成了许多市民周末的好去处。
网友“谋某某”:新五六省道、飞云江大桥姐妹桥的建成,对生活在飞云江南岸的人来说,出行确实方便多了。不过,由于汽车越来越多,一到市区,立即感受到交通仍旧拥挤。希望政府能完善交通管理,提高我们在路途上的幸福指数,当然也需要提高司机和行人的素质。
网友“如影随形”:针对“上学难”,我认为应采取措施改变部分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现状。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以牺牲优质学校和城镇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代价,而应保持和发扬示范性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从政策上对农村、薄弱学校予以帮扶,起到“造峰抬谷”的作用,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平均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微博】
@田园闲逛: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现在大家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连喝饮料也怕色素。政府要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Kitty-TT:现在微博上随处可见大量地沟油回流到餐桌的消息,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这些消费者很是担忧。地沟油说了那么多年,也整治了这么多年,可效果甚微。如果要很好地避免地沟油回流到餐桌,不仅需要各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还应从源头抓起。城市餐厨垃圾是地沟油的主要来源,应对餐厨垃圾实行统一回收、集中处理,截断地沟油的回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