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袭:
请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冬天
再过几天,我市各大中小学就要放寒假了,整个假期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孩子们不仅可以充分享受假期难得的空闲,还可从长辈那里获得为数不少的“红包”,这些都让孩子们对假期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很多家长在寒假里给孩子列出了详细学习时间表,比如:数学、语文、英语、钢琴、舞蹈……多数孩子仍要在各种培训班度过。这个寒假请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冬天。
面对寒假,
家长更多的是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一技之长,都在假期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其中以参加英语和艺术类的培训班居多。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寒假的补习时间虽然短,但也能让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全面发展。
“我给他报了文化补习班,孩子不能因为假期而把学习成绩给落下了。”这是在记者采访中听到家长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家住市区沙河底的王女士这几天一直为儿子的假期安排到处奔波。她儿子是锦湖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随着儿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王女士感觉自己压力越来越大。寒假到了,王女士可没打算“放假”,盘算着让儿子继续补习功课。“我想请家教为他补习数学和英语,因为他数学比较弱,英语是为了以后打基础。”王女士说,其实她也不想让孩子这么累,但是没办法,儿子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她担心孩子会“不进则退”。
市民陈先生和王女士一样,女儿的假期生活没让他少操心。陈先生打趣地说:“妞妞(陈先生女儿的小名)的假期生活还没开始,我就得给她打前战了。”陈先生告诉记者,孩子的寒假生活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只能让她背着比平时更沉重的书包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来应付新学期各种各样的摸底测验。因为期初测试比期末测试更紧张,老师要按年级排名,期初若考不好孩子会难堪一学期。话语间带着些许无奈。
陈先生最后向记者透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他说:“其实,我真心地希望我的女儿能够轻松、愉快地度过寒假。这么冷的天早晨可以睡懒觉,把不足的睡眠给补回来;然后起床做运动,让平时就缺少锻炼的身体练得更强壮;下午就往图书馆泡一泡,爱看什么就看什么,只要不是邪书、黄书,我想都能丰富她的课外知识;晚上带她到亲戚、朋友家串串门,让她找同龄孩子一起尽情玩耍,我想这更能健全她的人格,使她长大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半家长对于孩子的寒假安排采取了“垄断”政策,给孩子安排了诸多的课程,如声乐、舞蹈、英语等,他们最害怕孩子寒假一个人在家“上网”、“看电视”、“结识不良朋友”……只有去培训班学习让家长心里最踏实。
孩子期待
属于自己的寒假
对于家长们的这一良苦用心,孩子们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自己的寒假能自己做主,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寒假。
“这个寒假妈妈没再逼我学英语,让我最开心了,我喜欢趴在被窝里画画,还有去学唱歌。”聪明伶俐的思思这样对记者说,如果父母给她安排的是自己喜欢的培训班,她会很高兴地去,但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培训班,那肯定是不会学好的。记者发现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寒假作业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所爱好的娱乐项目,孩子们期待的是劳逸结合,自由支配的假期,并非像家长们所担心的那样——到街上乱跑,疯玩一个寒假。
“这个兴趣班是我自己要求报的,爸爸妈妈本来想让我在家休息放松,但是我很喜欢舞蹈,想利用假期学习舞蹈,”已经报了寒假舞蹈兴趣班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婷婷告诉记者,“在舞蹈班里可以认识很多小朋友,还可以学到好多舞蹈,比在家里好玩多了。”
当然,也有中学生觉得在寒假补习是件很无奈的事,参加英语提高班的初二学生燕子告诉记者,提高班里的同学她大都认识,因为大部分是她的同班同学。她说:“父母要我去补习,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寒假里在外婆家住几天,好不容易有几天可以休息,我真想放松一下。”
“我妈除了大年初一,几乎是每天念叨10遍以上学习、高考、分数……我很想在寒假去旅游、踢足球、上网玩游戏、看选秀节目等等,总之过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寒假。”市十中高二一男生告诉记者。采访结束时,该男生还不忘叮嘱记者不要透露他的姓名:“别写我名字啊,否则就惨了。”
专家:
假期是放松身心,
了解社会的最好时机
“寒假中,学习不是第一位的,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基础上,应放松身心,多了解社会,多增长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记者电话采访教育心理学博士田野,他说,“家长应利用假期改善亲子关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另外,家长还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读书,空闲时间多陪孩子到户外活动;在跟孩子沟通交流中,家长要有意识教孩子如何待人接物,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
田野认为,学生和老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处,身心都感觉疲惫,确实需要一个假期来休息和调整。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辅导下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家长应尊重小孩的天性,让他们享受快乐的童年。寒假期间,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规律。针对部分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去参加各种特长班的现象,田野建议,家长不需要攀比和跟风,更不要强迫孩子做他(她)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多考虑孩子的意愿。而且,家长评价孩子不能只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关键是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