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演讲被人夸大其词,说成是“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其实,根据《中国青年报》日前刊登的《是谁放大了北大校长的“不当言论”》一文,其中就有对报道的质疑:“断章取义的歪解”“周校长并没有全盘否定美国教育,相反,他还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北大校长周其凤演讲录音的原话是:“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此话的前提条件被跳过,赤裸裸说“一塌糊涂”四个字,实在别有用心。
近几年,崇拜外国教育,迷恋洋文凭的大有人在,尤其是美国的文凭在国内很受欢迎,就业问题优先解决。实际中,根据《京华时报》12月20日报道:“海归的起薪3000元左右,近五成人的月薪5000元,只有15%的海归收入超万元。专家表示,随着海归数量的大幅增加,他们的就业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海归的起薪低,说明我国用人制度已经趋向“有能力者居之”的发展,不是外国文凭就以高薪优先录用。镀金的洋文凭在国内已经吃不香了,不再有人崇洋媚外,要凭真才实学、真本领,享受该享受的待遇。洋文凭受到挑战,同时也说明美国教育不一定就适合我国的实际需要,说美国教育一句不中听的话也不必受苛责。
周其凤校长批评美国教育,其实是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歧。在主张言论自由的当今,一家之言无可厚非,“百家争鸣”应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