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时30天,全程2000多公里,只为——
翻越心中的那座山
我市两名骑行勇士成功冬骑川藏线
■记者 潘勤勇 实习生 徐佩佩
  遇见藏族同胞
  川藏线上,豪情万丈
  与丁真一家合影
  成功到达西藏

    “在冰天雪地里,我们异常艰难地骑到目的地打算投宿时,发现这里只剩下一个荒废的道班,不远处的山坡上,成群的野狗在狂吠,令人胆战心惊……”日前,我市两位市民成功骑行川藏线,在记者的邀请下,他们讲述了此次冬季骑行川藏之行的难忘经历。

  今年44岁的雨中浪人(网名)是市人民医院医生,而另一名队员小黑是80后的年轻人,在市区一家公司担任主管。两人的骑行经验丰富,分别有上海“马自骑”和海南环岛骑行的长途经历。2011年11月2日,两人从成都出发,历时30天,全程骑行2166公里,顺利到达拉萨。骑行中,两人翻越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10座,平均两天就要翻越一座雪山。这是我市首例自行车爱好者成功冬季骑行川藏线。

  “其实,冬季骑行川藏线在骑行界是不提倡的。因为旅途太危险,山路陡峭泥泞,暗冰不断,路旁多为悬崖峭壁。”雨中浪人笑着说,因为时间关系,这次他们是赶了趟末班车,再迟点,就要封山了。“骑车去西藏是每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梦想,对我们来说,翻越的,只是心中的一座山。”

  

    最痛苦的事   昼夜温差太大

  “这一路上,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西藏的温差太大,往往白天还有十几度,到了晚上就是零下十几度。”雨中浪人感慨地说,他两只耳朵全部冻伤了。此行,尽管手上带了两双手套,可总是感受不到温度。每到一家旅店,他们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洗澡。因为天气寒冷,晚上旅店的水管经常要被冻住。这些对南方人来说非常痛苦。

  西藏跟北京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两人往往因为不适应时差,一天只吃两顿主餐,时间都花在了路途上。雨中浪人的早餐是1元1个的小肉包,一吃就是20多个,而小黑则要吃两碗15元的肉丝面。“受高原气压低影响,西藏的中餐馆食物都是用高压锅煮熟。”

  在骑行途中,吃穿住行样样都是问题,除了要克服高原反应、时差、温差带来的困难,有时候还得应对突发事件。

  小黑告诉我们,他们是参照夏季骑行线路设计的“路书”(具体线路图),在实际骑行中发现有些不一样。在去雅安的路上,由于不熟悉方向,他们骑错了路,结果还没到达目的地天已经黑了。不巧,天上又下起了大雨,伸手不见五指,两个人全身湿透。这时,雨中浪人的右膝关节出现剧烈疼痛!

  小黑想叫辆车送他去雅安!可他坚决不搭车,于是陪他走走骑骑,突然他上车拼命加快踏频,说已经痛得麻木了!夜里23时30分,当看到山下灯火璀璨时,俩人欢呼:雅安终于到了!

  

    最刺激的事   骑行“怒江72拐”

  位于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的“怒江72拐”,也称九十九道弯。它并不是什么景点,但是几乎所有第一次路过此地的人到达路途制高点时,都会稍做停留。“怒江72拐”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

  “那天早上出发前,旅店的老板娘就拉着我们多次叮嘱,即将要过最为惊险的‘怒江72拐’了,两位一定要慢慢骑啊!”雨中浪人心有余悸地说,“这条路持续出现的360大转弯,简直让我们步步惊心,并且转弯的地方长期被车碾压,形成很多沟和大坑。每个弯不仅要控制车速和方向,还要选择合理的路径避开深坑。我们无比小心地控制着车速,有时候实在觉得太危险了,就下车来推,顺便欣赏下怒江旁边的秀丽风景,拍照留念。但一路上,尽管很小心,我还是摔倒了两次,小黑也摔倒了3次,所幸都无大碍。”

  值得一提的是,路上,两人还碰上了到拉萨朝圣的几个藏族同胞。他们一样从四川出发,卖掉了所有的家当,拉着板车一路磕着头去拉萨,见到雨中浪人和小黑的时候,他们竟然已在天路行走了近3年时间。看到他们双手合十,经过头顶、额前、心口,然后跪下打开双手,俯身向前全身及地。从四川到“怒江72拐”,这个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可没有人脸上刻着疲倦,即使膝上腕上的衣物被磨破,即使额前已有凸出的老茧。

  面对此情此景,两人的心中更是坚定了骑行的信念。

  最温馨的事   夜宿海子山藏民家

  让两人印象最深刻是夜宿海子山下一藏民家,体验了原生态的藏族风情。

  “那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巴塘,总路程187km,基本上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骑行………”小黑笑着介绍,“出了理塘北大门没多远就遭遇一段烂泥路,到了下午17时,我们连海子山的山脚都还没看见,由于一路颠簸,整个人都快散架了,甚至已感觉不到屁股的存在。这时,身边路过一辆摩托车,一位藏族青年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我们也回应着。他问,‘要去巴塘?’‘是的’。只见这位兄弟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了很多,大概意思是还有很远,晚上肯定不能翻山到巴塘。”  

  “当时我们就问:‘师傅,能带我们去你家住吗?’可这位藏族兄弟露出一脸疑惑的表情,好像不是很懂汉语。幸亏小黑机灵,马上指指自己的旅行包,双手合十放在耳边做了一个睡觉的姿势,他才恍然大悟,十分热情地将我们带到巴塘县德达乡牧业村家里。”雨中浪人说,他们那里的房子由政府补贴援建,一幢幢橘红色别墅看上去非常整洁。 这位藏民名叫丁真,一家4口都不大会汉语,和他们交流只能靠手势比划。一家人很热情,拿出了招待贵客用的风干牛肉和自制酥油茶,不时地说“多吃”、“多喝”。小黑一看带有血丝,色泽还鲜红的牛肉,连推带谢。雨中浪人不好意思拒绝,切了块放在嘴里,配上浓浓的酥油茶,感觉很棒,而且越嚼越香,但怕肠胃不适不敢多吃。

  “晚上睡觉的时候,丁真一家把炕让给了我们,自己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小黑介绍,当时他们感觉很不好意思,但主人家很坚持。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房间内围着牛屎饼烧的火炉,那一夜睡得特别暖和,感觉特别温馨。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女主人已煮好了浓香的酥油茶,他们的酥油茶特别浓醇,酥油奶酪都是自己做的。

  “海子山脚下的这户人家应该是原生态的藏民,他们非常乐意帮助我们这些骑行的人。”小黑说,从始至终,丁真都没跟他们要过钱,但次日出发前他们还是象征性地塞了50元给他,说了好久他才愿意收下,并且热情邀请他们以后一定还要过来玩!

  

    最无奈的事   搭车

  “我们在从雅江到剪子山的骑行途中,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一段很差劲的上坡烂路。当时我看了下手机,已经晚上22时多了,距目的地158道班应该还有近50公里,其中还有十几公里上坡,30几公里平坡下坡,途中荒无人烟。”两人已疲惫不堪,水没了,能量消耗几乎殆尽。四周除了雪山,一片寂静,只听到远处野狗的嚎叫声。

  小黑无奈:“老大,我们搭车吧。”雨中浪人愣了一下,沉默了一会:“再说吧”。“其实,当时我内心也是很复杂的,因为对骑行者来说搭车是一种耻辱,除非必要,否则绝对不搭车。但按现在速度,到158道班估计要次日凌晨1时多了,没得吃不说,人家也不一定让你睡,何况夜黑路况差,没有围栏,路边是深邃的沟谷,安全已成问题,考虑再三,我们妥协了。”雨中浪人不好意思地说。当时路上车子几乎没有,好不容易才拦住一辆越野车,但放不下两辆单车。雨中浪人对小黑说:“你先走,带上我的驼包,我慢慢骑”。但小黑坚持不肯。

  到了晚上11时30分,两人终于拦到一辆七座微型车,尽管里面已塞满东西,但司机很热情,帮他们拆卸单车装进微型车里,一路上俩人相顾无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凌晨1时多到达理塘,搭车里程60公里。两人选择了一间20元一天的小客栈,既没洗手间也没用水,两人买了4瓶啤酒,喝完倒头就睡。雨中浪人在心中默念:“搭车,仅此一次!”

  一趟磨炼肉体愉悦心灵之旅

  12月3日8时15分,雨中浪人终于抵达318国道最后一个路碑——4632路碑,这代表他正式进入拉萨境内。而小黑在最后50公里的时候,因女朋友已到拉萨并伴有严重的高原反应,迫不得已提前赶去照顾。

  问及到达目的地的感受时,雨中浪人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感慨道:“这是一趟磨炼肉体愉悦心灵之旅。一路上我们每天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骑到拉萨。但真正到了拉萨,我的心反而空了,可又是很满足的。拉萨很干净,不论是环境还是人,整个心灵都像是被洗涤了一样。我想,经过这次的骑行,我懂得了什么是我想要的,对于某些事情我不会再看得太重,会更加关心爱护我的家人及身边的亲戚、朋友。” 

  在这次骑行中,小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还收获了爱情。现任女友专程赶赴拉萨等候,不料高原反应明显,在小黑的细心照料下,两人感情突飞猛进。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雨中浪人告诉记者,在这次的冬季川藏骑行之旅中,他们的家人和朋友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特别是瑞安骑行梦之队的老队友和自行车运动协会的车友,每天都会发短信关注行程,给予鼓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热线
   第05版:热线
   第06版:服务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专版
   第13版:风行
   第14版:风行
   第15版:风行
   第16版:广告
翻越心中的那座山
瑞安日报 关注 07 翻越心中的那座山 ■记者 潘勤勇 实习生 徐佩佩 2012-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