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成,收入不错,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改善了……昨日,本报第5版刊发了《记者调查回家过年的新居民 70%表示,瑞安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不错 “龙年,我们还来瑞安”》一文,引起不少网友和读者热议。有人说,近年来我市政府和用人单位在为改善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有新居民表示在瑞安工作生活多年,有着深厚的感情;更多人表示新居民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和谐友善相处。
网友“琉璃石”:我是跟老乡来到瑞安的,在一家器械厂上班,由于不懂法律,没签合同,当我们说工资太低想辞职,老板居然不答应结清工资。我们就到劳动部门投诉,在他们的帮助下拿回了应得的工资,而且说老板没和我们签订合同违反《劳动法》,要求厂里给我们双倍工资,一点也没偏向本地人,这样我们工作更安心了。
网友“明年今日”:是啊,以前新居民在劳资问题上遇到纠纷都是处于弱势,现在有专门的部门帮他们讨薪和维权,还设立了企业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帮扶因企业主逃逸或资产一时无法变现导致工资群体性拖欠且临时生活困难的职工。此外,还有法律援助中心、妇联等都为新居民开启了维权之路,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网友“一一”:不仅政府在努力,用人单位对新居民也走上了“温情路”,让他们的打工生活充满温暖。比如在企业里设员工活动室、图书馆;每逢过节,给员工送礼品发补贴;过年一起看表演、吃年夜饭;给员工买车票甚至包车回乡。以前来瑞安打工都需要自己租房子,现在企业都建起了员工宿舍,有的还有“夫妻房”。这些点点滴滴都充满人情味,让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更和谐。
网友“草莓红”: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相互的,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友善对你。我爸妈对厂里的员工很友善,他们每次从家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来土特产,他们中有好几个在我家厂里工作七八年了。
网友“阳光”:来瑞安有四五年了,刚开始是做普工,收入很低,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学,努力做事,领导会看到我的闪光点,所以我一直坚持着。如今我已是一家眼镜厂的技术工人,不仅工资待遇提高了,老板也对我很好,他得知我家造房子需要一笔钱,就无条件借给我,后来还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对象,老板娘还送来清明团子、粽子等过节食品。这些都让我很感动,他对我好,我工作就更有动力和激情了。
网友“往事如风”:和过去几年相比,近两年的工作、生活环境都改善了不少,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本地居民对我们有偏见。作为在外打工族,我们希望有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希望我们的关系能更加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