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千
“今后每两年要评出20名教育家,我第一反应就是太荒唐!”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政协社会管理座谈会上,唐兢委员的一番慷慨陈词引来全场热烈掌声。唐兢透露,她是1月9日看到了这则有关北京要评选教育家的新闻,“太荒唐了,当晚我就想要不要写个提案。政协小组会上,我拿出报纸跟大家讨论,结果两个小组近70名委员一致表示赞同,说一定要写,还表示要一起联签。”
为什么评选“教育家”?此前有媒体报道,到2020年之前,北京市将全面实施教育十大重点项目,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具体评选条件正在加紧制定中。其目的是“近些年来,北京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和校长,真正能称之为教育家的却寥寥无几。”。
原来是为产生教育家而评选“教育家”,难怪有这么多人持反对意见。唐兢委员还说:“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我相信拿不出来。教育家啊,谈何容易?我专门查了一下,想看看20世纪我国有多少被公认为教育家的,结果不超过5个,加上像孙敬修老人那样,晚年被大家用‘教育家’来称呼,一共不到20个。全国100年都不到20个,现在怎么可能每两年评出20个?真是荒唐!希望教育脚踏实地、多办实事,不要再瞎折腾。”
的确,我国20世纪被公认的教育家屈指可数。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古今中外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又有哪一位是评选出来的?难道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就能成为“教育家”?就能引领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如果照这办法实施,那教育家要多少有多少,教育事业还真能大发展。如今,社会上也有些机构在评选“教育家”,但那些评选出来的所谓“教育家”又得到多少人承认?教育家应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任何推波逐浪、拔苗助长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当下,教师队伍中评选的头衔越来越多。名师、名校长,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学科骨干教师等。似乎通过这样不断地评选,教师队伍就能人才辈出,就出现了领军人物,就能引领和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而这些通过层层考核、层层擂台、层层面试等环节最后胜出者,其发挥的真正作用能有多少?除了在教师队伍建设总结中,自吹自擂加上一笔涌现出多少骨干人才还有什么效益?
有人说,真正的教育家应具备非凡的勇气、高超的智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其教育思想独特、超前、具有革命性,经过实践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被人们广泛接受。对照一下这个不无道理的标准,你就会清楚当代究竟有无真正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