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盈瑜)快要过年了,可眼下,马屿靛青合作社的20名社员却在日夜赶工连续作业。“南板蓝根茶市场需求很大,我们正在赶最后一批订单。”合作社理事长王河生笑着说。
“多亏了贵报帮我们贷到30万元,否则合作社可能运行不下去了!”回想起两个多月前求助贷款的情形,老王十分感激。眼前的火热生产场面,和当时冷冷清清的场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去年10月底,王河生向本报求助,称缺少收购资金,成熟的靛青就要烂在地里。本报10月27日刊发《50万急用钱,你在哪里》的报道,3天后,王河生从瑞安农村合作银行马屿支行贷到30万元急用钱。
拿到贷款后,合作社立即启动靛青收购,一次性就收了120吨的鲜靛青,一部分用来制作药用的靛蓝,另一部分制成袋装可冲泡的南板蓝根生态茶。
“我们刚刚把2吨重的青黛送到江苏南通的一家药厂,这笔货款约10万元。”王河生说,几天前,他还把一批靛青种苗运到江西吉安的一家国营农场,拿到16万余元的货款,这两笔钱差不多就够还银行的贷款了。最让王河生高兴的是本月初在市体育馆举行的为期一周的农产品展销会上,经过现场品尝,南板蓝根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度卖断货。
“引进了包装生产线,效益增长5倍以上。”考虑到手工包装不卫生,合作社从贷款中拿出5万多元购进一条包装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每分钟可包装65小包的南板蓝根茶,一天可包装500包大礼盒,这条流水线在销售高峰期为合作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王河生为我们算了笔账,经过包装的南板蓝根茶,每公斤可卖50元以上,经济效益是以前的10倍。短短两个月,南板蓝根茶销售额达到30万元。这笔贷款还让合作社炼制50多吨的靛青膏,仅此项就为社员带来50万元的收入。加上制作青黛等产品,合作社2011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一批农民致富。”凭着这点,马屿靛青合作社2011年12月份捧回省优秀农民合作社的称号,而获得这一荣誉的合作社,瑞安仅此一家。
由于靛青膏是环保型染料,国际上有大量的需求,这几天,合作社社员正把靛青染料装袋,准备出口到韩国、新加坡、印尼等地。据了解,这是瑞安传统纯手工炼制的植物染料——靛青再次出国。
面对新的一年,王河生底气更足了,他有很多打算:大力开发原生态南板蓝根茶,把年产值做到500万元,将南板蓝根茶进驻超市,打开外地市场等。“现在,大家管我叫农民状元。状元就要带着大家致富,你说对不?”